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现代文献中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用药规律分析

来源 :辽宁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zi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选取现代文献中关于中医药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处方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平台软件,以期总结中医药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用药规律,旨在为临床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提供指导。材料与方法:本研究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2010-2019年中,用中医药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相关文献,经纳入排除标准筛查后,提取文献中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处方数据,经标准化处理后由双人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以构建“中医药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处方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比较药物使用频次、关联度、熵聚类等方面的差异,初步得出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基本用药规律、核心组合和备选新方。结果:1.本研究共筛选出中医药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处方140则,共包含147味中药,频次排在前10位的药物为:石菖蒲、远志、川芎、茯苓、当归、枸杞、甘草、黄芪、地龙、丹参;2.中医药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药物,五味偏于甘、苦、辛,四气以温性为主,归经以肝、心两经最多,其次为脾、肾两经;3.中医药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处方中,药对以远志与石菖蒲、川芎与石菖蒲、茯苓与石菖蒲、茯苓与远志、郁金与石菖蒲的组合最为常见,核心药物组合为:石菖蒲-远志-川芎-茯苓;4.中医药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处方经数据挖掘,共演化出10个潜在药物组合,主要包含竹茹、枳实、黄连、木香、鸡血藤、首乌藤、熟地黄、水蛭、山茱萸、全蝎、蜈蚣、乳香、枸杞、赤芍、生姜、葱白、益母草等药物;5.中医药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处方经数据挖掘,按照“相关度”5,“惩罚度”2进行约束,147味中药之间的关联系数排在前五位是:“茯神,朱砂(0.1535167)”、“山药,茯苓(0.1446626)”、“山药,朱砂(0.1028417)”、“川芎,黄精(0.07871097)”、“牡蛎,川芎(0.07765195)”;6.中医药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处方经数据挖掘,得到新处方5个:(1)竹茹,枳实,黄连,赤芍,生姜,葱白;(2)木香,鸡血藤,首乌藤,益母草,栀子;(3)熟地黄,水蛭,山茱萸,赤芍,桃仁,红花,葱白;(4)全蝎,蜈蚣,乳香,土鳖虫,蝉蜕;(5)枸杞,水蛭,山茱萸,川芎,丹参,地龙。结论:1.现代文献中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药物以补益、活血、祛痰为主;核心药物组合“石菖蒲-远志-川芎-茯苓”功能开窍安神、活血祛痰,理论上可作为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基础方,临证加减后可用于治疗各型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基于熵聚类分析的基础上获得的新方组合,以补肾填精、清热化痰、活血祛瘀、息风止痉为主,就证素而言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病理因素相切合。2.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分析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用药规律有一定的科学性,对于研究中药组方规律和开发医药资源在理论上有重要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对甘肃省境内主要类型草场的主要野生牧草种质资源分布和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范围涉及河西走廊、祁连山区、甘南高原、黄土高原和陇南西秦岭山区等不同地貌类型的温带阔叶林
本文报道了利用激光氟化系统对一系列硅酸盐标准矿物三氧同位素组成(δ^(17)OV-SMOW、δ^(18)OV-SMOW和Δ17O)高精度的分析结果。由于目前国际上缺乏已知δ^(17)OV-SMOW的标准物质,利
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53份苜蓿Medicago sativa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计算了35个RAPD分子标记的多态性比率和每份苜蓿种质资源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Nei指数,并通过计算5
使用Nu Plasma 1700型MC-ICP-MS的高分辨模式并采用标准-样品交叉法(SSB)测定Si同位素比值,以减少质谱干扰和仪器质量歧视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与标准样之间的Si浓度
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带动国民经济结构不断调整,而酒店行业作为典型的服务型行业也在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酒店在刺激国民消费、拉动内需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酒店行业也进
产业结构调整是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热点研究课题之一,不仅从宏观方面反映了经济增长方式,还在微观方面联系着居民就业与可支配收入增长,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战略的
目的:采用纵向研究设计,调查肾脏移植患者创伤后成长的水平和发生状况,分析患者人口学变量、疾病变量、心理社会变量(感知压力、反刍思维、领悟社会支持、心理弹性)与创伤后
“茶文化艺术呈现”一词出现于《<中国茶谣>的创意与文化呈现》一书中,是融文学、历史、民俗、传播、音乐、服装、数字媒体、体育、摄影、舞美、陶瓷等于一体,依托特定空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