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结构光钢轨轮廓全断面测量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zi1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线结构光钢轨轮廓全断面测量技术基于三角测量原理,通过结构光传感器获取钢轨的轮廓数据,并与标准钢轨轮廓配准,从而得到被测钢轨的垂直磨耗量和侧面磨耗量等参数,这些参数不仅可以用来掌握钢轨的服役状态,也可以指导钢轨打磨作业,是铁路运营维护的重要手段。该测量技术具有高速、高精度和非接触的特点,是国内外钢轨廓形动态检测的主流方式。然而,在现场应用中,由于成像质量易受干扰、系统标定误差、轮廓拼接误差和曲线段轮廓测量误差等因素的存在,影响了钢轨轮廓测量精度,因此,降低这些因素的干扰,实现钢轨轮廓全断面的高精度测量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成果如下:(1)针对铁路钢轨轮廓全断面测量系统仿真研究领域的空白现状,提出了基于Zemax的钢轨轮廓全断面测量系统仿真模型。从图像采集模块、系统标定模块和轮廓测量模块三个角度依次建模。该仿真模型具备图像采集功能、系统标定功能和钢轨轮廓全断面测量功能,能够准确模拟线结构光钢轨轮廓全断面测量过程,可以用于钢轨轮廓全断面测量的相关问题分析、实验验证和结果预测,为钢轨轮廓全断面测量系统的精度提升和可靠性评估提供了理论支撑。(2)针对现场应用中钢轨激光断面图像局部曝光异常问题,将偏振成像技术应用到钢轨轮廓测量系统中,提出了基于偏振融合的钢轨轮廓全断面成像方法,对钢轨轮廓全断面成像系统进行优化。通过光条信度评价构建了偏振分量图像融合算法,融合图像有效消除了钢轨激光断面图像出现的局部过曝和局部欠曝现象,图像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该方法有效克服了局部曝光异常问题对光条中心提取结果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复杂工况尤其是钢轨打磨后廓形检测精度和稳定性,确保廓形分析、对比以及评价的有效性,为提升钢轨轮廓全断面测量精度奠定了基础。(3)激光平面姿态缺乏有效评估方法,包括无法评估激光是否共面安装,以及激光平面与钢轨纵向是否垂直安装,这两种情况均会在系统标定时引入误差。针对前者,提出了基于平面靶标的激光平面可视化调整方法和基于平面靶标的钢轨纵向参数标定方法。通过三个平面靶标实时获取钢轨两侧激光平面的姿态信息,并通过平面法线夹角和平面距离构建激光共面评估方法,指导两个线激光器的共面调整操作。针对后者,通过平面靶标紧贴钢轨表面的形式获取钢轨纵向的方向向量,并利用钢轨纵向和激光平面法线的相关性建立激光平面与钢轨纵向的垂直度评估方法。通过这两个方法,将激光共面调整和组件安装等标定准备环节,从原来的具有精度低、实时性差和主观性特点的肉眼评估提升到具有精度高、实时性强和客观性特点的计算机视觉评估,从而降低了系统标定时引入的标定误差。该方法为钢轨轮廓测量系统的精度提升和可靠性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后续的测量系统标定和误差修正工作奠定了基础。(4)针对激光不共面安装导致的钢轨轮廓测量误差,提出了基于投影变换的激光不共面误差修正方法。利用钢轨纵向参数和世界坐标系原点建立与钢轨纵向垂直的辅助平面,通过将钢轨两侧半断面轮廓投影到辅助平面上,完成激光不共面误差修正。该方法在保证钢轨轮廓全断面测量精度的前提下,不需要钢轨左右两侧激光平面精确共面,只需大致对齐即可,大大降低了组件加工精度要求和现场安装环境要求,避免了现场繁琐、费时的激光平面精调过程。(5)为了解决曲线段钢轨轮廓测量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两种误差修正方法,分别是基于虚实结合的钢轨轮廓测量误差修正方法和基于双线结构光的钢轨轮廓测量误差修正方法。在第一种方法中,利用实际测量轮廓和辅助平面姿态参数生成虚拟钢轨,由虚拟钢轨与实际钢轨的重合度构建优化目标函数,求解最优辅助平面,将实际测量轮廓投影到最优辅助平面上,完成轮廓修正。在第二种方法中,利用第一激光平面实际测量轮廓和辅助平面姿态参数生成虚拟钢轨,并利用第一激光平面和第二激光平面的实际测量轮廓和两个平面姿态参数生成辅助钢轨,由虚拟钢轨和辅助钢轨的重合度构建优化目标函数,求解最优辅助平面,将实际测量轮廓投影到最优辅助平面上,完成轮廓修正。两种方法从三维的角度得到了与钢轨纵向垂直的平面,为钢轨轮廓测量误差分析与修正相关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作为世界常见三大疾病之一的脑卒中在我国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而脑卒中导致的吞咽障碍是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临床治疗的一大困难,严重影响了脑卒中患者的预后。针刺疗法联合康复功能训练是临床上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常见疗法,苍龟探穴针刺法属于飞经走气四法,相较于传统针刺手法,苍龟探穴长于疏经通络、活血行气,对于治疗邪气深入的疾病很有效果。因此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与常规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比较,客观
研究目的:运用数据挖掘的技术,从多角度揭示陈宝贵教授治疗慢支的用药规律;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数据挖掘的高频证型核心处方治疗慢支的潜在作用机制;初步将高频证型核心处方运用于临床实践,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一些参考与依据。研究方法:1.选取陈宝贵教授在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期间诊治的慢性支气管炎病案152例,作为原始病案资料,运用Excel软件记录并整理医案的基本资料,成立对应的数据库,使用
目的:坐骨神经痛(Sciatica)作为常见的周围神经疾病,令众多患者承受着难以忍受的痛苦,严重扰乱了其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本研究意在对比芒针深刺得到感应传导与一般针感对于坐骨神经痛患者的症状改善,通过总结分析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的改变量,评价芒针刺激神经干产生感应传导对于坐骨神经痛的疗效,为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评价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66例坐骨神经痛患者,按入组顺序
学位
噪声被定义为环境七大公害之一,对人类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产生影响,高噪声甚至可能影响人体的健康。高速铁路作为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从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等全寿命周期角度,对于社会和大众的出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我国,高速铁路系统可能引起的噪声问题是公众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这导致在高速铁路规划设计及建设阶段,邻近高速铁路线路两侧的居民表现出对噪声影响的重视,居民通过公众参与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意愿,希望
近年来,我国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在逐步完善,政府对价格的管制逐渐放松,铁路运输企业参与运输市场竞争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同时,我国产业结构正在加快调整,货物运输结构不断优化,“公转铁”政策也在向前推进。在当前政策形势及运输市场发展趋势的推动下,在充分利用好货运定价权限的同时,铁路运输企业对货运定价方法及策略的优化调整,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论文从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经济效益角度出发,关注我国铁路货
中国高速铁路在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列车的运行速度、开行的密集程度的不断提高,高速铁路系统对复杂运营环境的敏感性愈加强烈,对多样化运营场景的适应性需求也愈加迫切,传统的单一静态场景分析方式和“最优化”研究框架很难满足车站技术作业效率提升的需求,到发线分配优化问题作为车站技术作业的核心工作内容,是当前车站技术作业自动化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本文从高速铁路运营实际出发,针对确定条
以让旅客出行更美好为目的,以“列车公众无线网络”为基础,以“旅客行程服务”和“特色车厢服务”为核心,构建中国铁路高速列车智慧出行延伸服务平台,为旅客提供高速移动场景下智能化、多样化、个性化的高质量出行服务体验。基于现阶段中国高速铁路运行环境及沿线网络覆盖情况,提出了基于运营商公网、卫星通信和超宽带无线局域网(EUHT-Enhanced Ultra High Throughput)三种车地通信备选方
EN 50129是铁路信号领域中对安全相关电子系统验收及批准的要求作出定义的第一个欧洲标准,该标准中安全完整性部分的有关概念和定义基本继承了国际功能安全标准IEC 61508,而后者关于硬件安全完整性的定量预计问题,主要给出了“硬件安全完整性的结构约束”和“由随机硬件失效引起的安全功能失效概率的计算(目标失效量)”这两个方面的要求和规定,但具体应用于铁路信号安全相关系统时存在如下问题:一是IEC
随着电力机车的更新换代,机车整体质量和运用的稳定性逐步提高。受电弓作为电力机车从接触网获取电能的主要部件,其工作稳定性的重要程度日益凸显,特别是受电弓在低温环境下的受流及升弓性能备受关注。为提高受电弓工作的稳定性,降低受电弓在冬季冰雪、雾霾等恶劣天气下的故障发生率,针对受电弓的升弓及受流问题,不同电力机车维护部门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技术改造方案和预防措施。不同的技术方案侧重点不同,研究方向也不同,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