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厚覆盖层上土石坝防渗墙研究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haq1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深厚覆盖层上建坝已经相当普遍。就渗流方面而言,由于深厚覆盖层结构比较松散,渗透系数比较大,导致深厚覆盖层成为整个大坝工程的主要渗流途径,针对这种情况,大量学者对深厚覆盖层内防渗结构的布置做了研究。目前应用较多的防渗结构是混凝土防渗墙,且根据实际工程需要,已出现多种组合形式,其中应用较广泛的防渗形式为两道防渗墙,主要应用在高土石坝的深厚覆盖层上。本文通过Midas GTS软件,研究了瀑布沟心墙坝主、副防渗墙间距分别为10 m、12 m、14 m、16 m、18 m时大坝的渗流和应力分布情况,通过分析比较5种工况的水头值、水平向位移值、竖直向位移值和竖向应力值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心墙及其下部的墙幕结构对于整个大坝的防渗发挥了重要作用,二向渗流和三向渗流的计算结果显示,前者的防渗效果优于后者,但是后者更接近实际;(2)坝基和坝体内水头的削减主要发生在防渗结构附近,保持主防渗墙在坝轴线处不动,随着副防渗墙与主防渗墙间距的逐渐增大,坝基和坝体内水头均逐渐减小;(3)坝体的最大水平向位移出现在上、下游两侧结构,由于心墙拱效应的存在,使得心墙底部上、下游两侧出现水平位移,上游防渗墙向上游的移动对坝体水平向位移影响较小;(4)坝体的最大竖直向位移出现在约1/3坝高处的心墙内,两道防渗墙间距的变化对坝顶的沉降影响较小,在心墙底和两防渗墙间的覆盖层内,随着两墙间距的增大,沉降量也有所增加;(5)对于坝体的竖直向应力,因心墙处拱效应的存在,在同一高程处,心墙处的值要比两侧结构的值小,心墙区没有拉应力的产生,不会出现水平裂缝,防渗墙间距的变化对于坝顶和坝体上、下游两侧结构的竖向应力影响很小;(6)在高塑性黏土区,随着防渗墙间距的增大,应力呈先逐步减小而后逐渐增大的趋势,其中间距14 m时防渗墙和廊道周围应力值最小。
其他文献
放水塔作为一种高耸单薄的箱式结构,其结构的抗震性能是一个关键问题。由于其结构型式复杂且处于内外水体包围中,它的安全性对整个引水、泄水系统的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
摘要:化学概念是化学学科中最基础的内容,它能深刻地反映化学过程中最本质的特征,是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知识的“骨架”。化学概念还是学生进行化学思维的依据和出发点。综合化学概念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化学概念的教学应遵循其特定的心理机制和教学规律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策略;化学概念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
森林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全球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在径流流经森林的过程中,森林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的过程,减弱进入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物毒性,降低非
在水利工程中,混凝土重力坝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水工建筑物,因其结构简单、适应性强、施工方便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然而混凝土重力坝也存在一些缺陷,如浇筑尺寸大、混凝土导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