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沉水植物茎叶微界面特性及其生态效应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byek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沉水植物茎叶微界面因其特殊的结构组成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以典型沉水植物茎叶微界面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扫描电镜技术、高分辨率微电极测定技术、微量化学分析技术、同位素示踪技术等,分析了微界面结构、组成、时空特征、影响因素及其生态效应。揭示了典型沉水植物茎叶微界面结构的时空变化规律,探明了典型沉水植物茎叶微界面的生态效应及其对水体氮素转化的调控功能。为科学利用沉水植物的生态调控功能改善水体环境质量提供科学支撑。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沉水植物微界面结构复杂,异质性高,生态环境意义重大。附着物是微界面的重要物质组成部分,是细菌、藻类、基质等联合构成的附着生物—碳酸盐—粘液复合体,由附着层、真正扩散边界层和过渡边界层构成,主要由附着藻类、原生动物、微生物、泥沙、钙化质颗粒及无机碎屑等组成。扩散边界层(DBL)厚度为1062-1202 μm,主要受附着物厚度和植物生长状况的影响。附着物以无机成分为主(主要以CaCO3为主),占附着物总量的76.59%-83.38%;附着物的养分含量丰富,附着物TOC和TN含量分别为75.29-106.99 g·kg-1和2.43-7.01 g·kg-1,可为附着生物提供丰富的基质。(2)沉水植物微界面具明显的时空特征。空间上,在垂直范草(Potamogeton crispus)茎叶表面方向,距茎叶表面越近,02和pH越高,ORP越低。成熟叶微界面O2、pH和ORP梯度波动幅度最大,衰老叶的最小,这种差异主要受植物生理活性和附着物的综合影响。时间上,随植物生长和附着物的积累,微界面O2、pH和ORP变化幅度逐渐增大,稳定期叶微界面O2浓度和pH梯度随距离减小而增加幅度最大,ORP降低幅度达到最大,叶微界面O2浓度和pH达到生命周期内最大(叶面O2浓度为401.3μmol·L-1 pH为8.37),ORP则降至生命周期内最低(428.51 mv)。菹草叶表面O2浓度受光照和温度的影响呈昼高夜低的单峰变化。附着物随菹草生长持续增加,至衰亡期达到最大。微界面O2和pH分布与微界面结构组成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微界面ORP与微界面结构组成存在线性负相关关系,对水生态系统中物质的迁移转化具有重要意义。(3)水体营养盐负荷、底质(沉积物)、光照和生境是影响沉水植物微界面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随着湖泥比例的增大,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微界面附着物显著增加,S5(全部为湖泥)的最高,S1(全部为粘土)的最低。沉水植物对光强快速转换响应迅速,在叶微界面形成了高度动态的微环境。随着光照强度逐渐增加,叶微界面O2浓度梯度和增加幅度均显著增大,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光合放氧能力、叶表02浓度和DBL厚度明显增加。水体营养盐负荷、底质(沉积物)和生境通过影响附着物组成、数量和植物生长影响微界面的结构和厚度,光照通过影响植物光合放氧过程影响微界面厚度。(4)植物种类影响沉水植物微界面结构。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叶微界面O2浓度和pH增加幅度最大,波动最明显,叶表O2浓度和pH最高,菹草的其次,苦草的最小,这与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和附着物厚度有关。不同物种沉水植物微界面附着物存在明显差异。附着藻类的总密度、平均生物量和附着动物均以菹草的最大,苦草的居中,马来眼子菜的最小。而附着物厚度、附着物干重、无灰干重、灰分重、叶绿素a含量、TOC含量和DBL厚度均以菹草的最大,马来眼子菜的居中,苦草的最小。但附着物TN和TP以马来眼子菜的最高(7.01 g.kg-’ 0.39 g.kg-1),苦草的次之,菹草的最小(2.43 g.kg-1,0.15 g.kg-1)。(5)沉水植物生长使茎叶微界面结构分异增加。马来眼子菜茎、叶和苦草叶微界面O2浓度和pH均随着生长进入旺盛期而逐渐增大,空间差异逐渐加大,垂直茎、叶表面方向自茎、叶向外逐渐减小;进入衰亡期,出现相反的变化趋势。ORP垂直茎、叶表面方向自茎、叶向外逐渐增大,马来眼子菜茎、叶微界面和苦草叶微界面ORP均随着植物生长逐渐减小,空间差异逐渐增大;进入衰亡期,微界面ORP降低的幅度明显减小。在整个生长季节,附着物持续增加,附着层持续增厚,至12月达到最大。在生长期,主要受植物的影响,附着物由于比较稀疏,影响不明显。在衰亡期,由于植物生理活性的降低和附着物的持续积累增厚,微界面O2、pH和ORP的分布主要受附着物的影响。(6)沉水植物微界面具有降低植物光合作用和促进水体氮转化的生态效应。微界面附着物增加了 O2的波动和扩散阻力,明显降低了微界面氧通量。幼苗期、成熟期和衰老期具附着物的马来眼子菜叶ETRmax(23.70 μmol m-2·s-’ 32.50μmol m-2·s-1 和 9.50 μmol m-2·S-1)显著低于去除附着物叶片的(23.93 μmol m-2·s-1、66.5μmil m-2·s-1和15.9μmol m-2·s-1),表明附着物密集的马来眼子菜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低于去除附着物的叶片,附着物可降低植物的光合作用,制约沉水植物的生长发育,促进植物提前衰亡。微界面附着生物反硝化作用可观,附着生物的反硝化作用速率为33.35-40.12 μmol·m-2·h-1湖泊单位面积,可与沉积物的相当。时间上表现为秋季>夏季>冬季;空间上表现为梅梁湾>贡湖湾>胥口湾。主要受附着物、水温和水体无机氮含量的影响。在水生植物存在期间,附着生物反硝化在湖泊氮预算和内部氮周转中具有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海洋次表层是浮游生物分布和海气能量交换的主要区域,对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物质循环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海洋次表层的光学特性与浮游生物、营养盐和颗粒物
传统网络僵化的体系结构为网络管理和创新研究带来了很大挑战。因此,学术界和产业界提出了许多网络革新方案。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1990年提出了主动网络。它的基本思想
研究背景: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关节滑膜炎症、炎性细胞浸润、滑膜成纤维状细胞(RA synovial fibroblast
油菜是世界上第二重要的油料作物,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虽然它们都已获得参考基因组,但是单个参考基因组不能表征作物种内遗传多样性。本研究通过三代测序技术分别构
短链氯化石蜡(short chain chlorinated paraffins,SCCPs)是碳链数10-13的氯化石蜡(Chlorinated paraffins,CPs),具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
降水过程是一个地区气候旱涝更替的主要影响因素,而水汽输送是制约降水过程的关键环节,分析影响“干湿”气候状况的水汽来源及输送状况,对于进一步认知区域降水时空分异特征
随着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的广泛应用,对电子器件封装工艺及微焊点力学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微焊点抗疲劳及抗蠕变性能的提高对微焊点可靠性的提升至关重要。本文以焊
本研究以冀张薯12号(J12)与尤佳70(Y70)品种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在自然条件下系统地研究了块茎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植株形态、干物质积累、碳氮代谢,矿质元素含量、内源激素含
在交通场景理解中,基于视觉的目标检测与场景分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课题主要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自主驾驶车辆关键技术与集成验证平台”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目前,锥颅或钻颅血肿清除等手术治疗仍然是CSDH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然而这些手术方法具有较高的血肿复发率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