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器时变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d_wee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OBC(On Board Computer)是航天器电子系统的核心。随着信息技术、电子技术、航天技术的发展,航天器对OBC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基于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的OBC设计由于性能和灵活性上的优势逐渐成为航天电子的研究热点。本论文对OBC的性能和通用性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FPGA可重构技术的OBC——时变计算机。时变计算机具有高能力密度,高通用性,系统在轨可恢复性强的特点,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并能够适应多种航天器(包括火箭和小卫星)的需求。由于FPGA的可编程性,结合总线型结构的电气系统拓扑结构,时变计算机应用于不同的航天器时,只需对FPGA内部逻辑根据需求进行重新设计,而硬件电路部分可以保持相对的稳定,因而具有很强的通用性。本文作了以下几方面研究:首先研究了时变计算机硬件电路的设计。根据航天器对OBC的需求、FPGA的特点以及采用总线型的电气系统拓扑结构,设计了时变计算机的硬件电路。时变计算机的硬件电路包括三个单元:处理器单元、配置单元和射频单元。其中处理器单元和配置单元是设计的核心。然后研究了在时变计算机中控制算法的实现。研究了时变计算机中实现了控制算法的三种方式:基于软核的实现方式;基于HDL的实现方式;基于软硬件协调设计的实现方式。对三种实现方式进行了对比,并给出了就软核和基于软硬件协同设计的控制算法具体实现。在软硬件协同设计中,研究了采用CORDIC算法进行单精度浮点正余弦计算,并采用可综合的Verilog进行实现,作为系统的硬件加速。最后通过实验对时变计算机原理样机进行性能验证。测试了时变计算机的重构时变,搭建了基于的SPACE闭合回路仿真系统和单轴台半实物仿真系统对时变计算机的系统进行了验证。实验表明时变计算机的重构时间小于1秒,能够完成主动段20ms的控制周期,在轨段50ms的控制周期,优于传统的OBC。
其他文献
国际海事卫星是全球静止地球轨道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它能为全球海上、陆地和空中用户提供语音及数据服务。目前,交通部中国交通通信中心开通了宽带全球区域网(Broadband Globa
随着足球机器人比赛在国际上的广泛开展,特别是全自主式机器人的研究和发展在社会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机器人的研究及应用已在各行各业得到迅速的发展,波
本设计基于某单脉冲雷达项目,在已有硬件基础上,通过FPGA设计实现对雷达工作状态的时序控制:切换雷达工作周期、协调伺服设备与雷达信号处理器同步工作、实现控制板与PC的通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国内外的旅游业也在飞速发展。旅游业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语音导游系统的发展,语音导游系统已经成为游客必不可少的便携式工具。本课题
随着未来无线通信发展,人们对高速率、高质量通信的需求日益增长,而频谱资源有限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非规则LDPC码优异的纠错性能与高阶调制BICM系统高带宽效率的结合是一种
随着电子技术和自适应控制理论的发展,自适应有源噪声控制技术成为噪声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将自适应噪声控制技术应用于有源降噪耳罩的设计,就得到了自适应有源降噪耳罩,其控制
正交多载波调制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由于其抗无线信道中的多径时延扩展的特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OFDM调制技术具有很多单载波调制无法比拟
星载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SAR)是一种工作在微波波段的主动式遥感器。星载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SAR)的出现大大拓宽了星载SAR的应用领域。星载POLSAR是建立在传统星载SAR体制上
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在发射端和接收端使用多根天线,能够在不增加系统带宽和发射功率的前提下,提高系统容量和性能。空时编码(STC)是基于发射分集而能有效提高MIMO系统可
物联网是国家“十二五”战略产业规划中重点扶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医疗、军事和交通等领域。人们在获得物联网便捷服务的同时,也越来越多的关注着物联网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