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F投加C、P源深度处理焦化废水去除COD的可行性研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850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焦化废水成分复杂,生物难降解物质含量高,并且水质、水量变化较大,是一种典型的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业废水。然而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生物处理工艺对CODcr和NH3-N的去除效果不够理想,大多数的焦化厂废水处理未达标排放,给环境和人体带来一定的危害。因此,在原有焦化厂废水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增加一种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深度处理工艺,以使焦化废水达标排放,是很有必要的。本课题研究表明:曝气生物滤池中投加C、P营养源,用于深度降解未达标焦化废水中的COD是可行的。   试验通过投加C、P营养源的方式,研究C、P营养源是否是焦化废水深度处理过程中COD的去除率主要影响因素,并希望通过试验能使出水COD达到国家规定排放标准。试验结果表明:在缺氧段与好氧段高度比为3:1、水力负荷为0.05m3/m2·d~0.1m3/m2·d、气水比为3:1、进水温度为31℃左右、pH值为7.0~8.0、原水COD为165~185mg/L、氨氮为25~35mg/L的情况下,试验过程中出水COD最低值可达86.431mg/L,平均出水COD可达89.443mg/L,COD平均去除率可达75.157[%],NH3-N平均去除率可达99.069[%]。   试验首先以KH2PO4作为P源,分别在0.025g/l原水、0.05g/l原水、0.1g/l原水、0.15g/l原水的投加量下研究了单独投加P源对于出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源投加量的多少与COD去除率没有明显的制约关系,但直接影响NH3-N和TP的去除率,其与NH3-N去除率成反比关系,当KH2PO4的投加量为0.1g/l原水时,出水效果最好,平均出水COD为104.155mg/L,COD平均去除率可达43.92[%],NH3-N平均去除率可达97.35[%],TP去除率可达72.473[%]。   试验接着以葡萄糖作为C源,分别在0.125g/l原水、0.25g/l原水、0.5g/l原水的投加量下研究了单独投加C源对于出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源的投加量为0.25g/l原水时,COD出水的效果最好,COD去除率可达66[%]以上,且出水COD值最低降到了98mg/l,NH3-N平均去除率达到92.08。   试验的第三阶段还分别选择了4种C、P源的联合投加方式,研究了同时投加C、P源对于出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 KH2PO4投加量为0.1g/l原水,葡萄糖投加量为0.25g/l原水的联合投加量下,COD出水最低可达86.431mg/L,平均出水COD可达89.443mg/L,COD平均去除率可达75.157[%],NH3-N平均去除率可达99.069[%]。说明外加C、P源对于深度处理焦化废水工艺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试验过中出现出水NH3-N浓度增高的情况下,增加了回流比在1:1的出水回流装置,NH3-N出水浓度在几天内便降到了1mg/l以下。   课题研究表明,通过投加少量C、P营养源用于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出水水质可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允许排放的二级标准,即:COD<100mg/L,NH3-N<25mg/L。
其他文献
无机砷化物的难溶性是化工生产过程中废水去砷的依据。同时,这些难溶产物通常也是最终的处置物,所以它们在环境中的稳写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这些难溶砷酸盐化合物均含有杂质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现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许多现役结构由于原设计标准低、施工和使用不当、年久失修,用途改变等原因,不能满足正常的使
建筑火灾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在火灾高温和外部荷载的作用下,钢筋混凝上结构会产生剧烈的内力重分布,变形情况也非常复杂。而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中应用最广
交错桁架结构体系是一种经济、实用、高效的结构体系,近几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针对于桁架与柱的节点连接研究较少,前人对钢管混凝土柱与桁架的节点研究主要有内
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er Concrete,简称RPC)是一种高强度、高韧性、低孔隙率的超高强混凝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开发活性粉末混凝土新型矿物掺和料技术仍然是RPC
大跨度桥梁的地震反应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历来是桥梁工程界研究的难点和热点之一。然而当前我国的桥梁抗震规范并不完备,特别是对于大跨度缆索支承桥梁桥梁,很多现行规范并不适
大量的地震震害调查研究表明,饱和砂土在地震作用下发生液化以及由液化引起的大变形是造成公路、桥梁、桩基等生命线工程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地震液化大变形的机理及影
钢管混凝土拱桥因其自身的优越性,成功的解决了拱桥发展中的施工吊装和跨径两大难题,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由于混凝土收缩等原因,管内混凝土和钢管间极易形成脱空,
在水泥基材料中掺加纤维是改善其脆性和收缩开裂的有效方法之一。竹纤维作为一种天然植物纤维,具有物理力学性能好、单位能耗低、抗拉强度较高等特点。开发利用竹纤维,将其作为水泥基材料的增强材料,以替代传统增强纤维,对完善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制备技术体系及其基础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新型水泥基增强材料的开发和相关规范规程的补充完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以竹纤维砂浆为研究对象,优化了竹纤维砂浆的搅
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下开挖地层沉降过程的控制机理和长株潭烟草物流园项目联合工房建安工程项目为依托,通过对多种常见的地基加固方案的对比分析,确定出本项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