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见EGFR点突变对EGFR-TKIs药物敏感性的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utus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临床上应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显著。该类药物针对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被激活后,其下游多种信号通路受激活,在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血管形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EGFR敏感突变如19外显子缺失和21外显子L858R点突变对EGFR-TKIs反应较好,但EGFR-TKIs对含非常见EGFR突变患者的疗效尚不明确。埃可替尼(Icotinib)作为第一代EGFR抑制剂,被广泛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常见EGFR敏感突变患者的治疗中且疗效显著。在前期一项随机、对照、开放、不同剂量埃可替尼二线治疗IIIB-IV期EGFR野生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试验中,探索性发现埃可替尼对一些不含敏感突变的NSCLC患者也表现出一定的疗效。本课题旨在分子水平上研究非常见EGFR突变位点对TKI抑制剂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并解释非常见EGFR点突变对NSCLC的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本研究对入组临床试验的11例EGFR野生型(不含19外显子缺失或21外显子L858R点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石蜡组织样本进行了474基因的panel测序,11例患者中其中6例在icotinib治疗后疾病缓解或稳定(有效组),另5例治疗后疾病进展(无效组)。对比分析两组间差异的EGFR突变位点后,将有效组中检测到的非常见EGFR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的细胞系(HCC827和PC9)中稳定过表达。通过MTT-药物敏感性实验和平板克隆实验分析这些非常见EGFR对一代EGFR-TKIs的敏感性,通过蛋白质印迹反应实验(WB)分析非常见EGFR突变对EGFR磷酸化、细胞凋亡的影响,进而探究icotinib对非常见EGFR突变的药物敏感性,完成体外试验验证。统计学分析P值小于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根据基因测序的结果,共检测到3个非常见的EGFR突变位点:位于18外显子的点突变G724S、位于19外显子的点突变P733L和位于21外显子的点突变T854I,均在肿瘤体细胞突变数据库(COSMIC)有注释。合成EGFR点突变的慢病毒表达质粒后,我们建立了稳定表达非常见EGFR突变位点、野生型EGFR和L858R敏感突变的肺腺癌细胞系。在过表达EGFR点突变的PC9和HCC827肺腺癌细胞系中,通过MTT-药物敏感性实验证实这3例EGFR非常见点突变对TKI药物较为敏感(位于18外显子的点突变G724S、位于19外显子的点突变P733L和位于21外显子的点突变T854I)。在过表达EGFR点突变的细胞系中分别以不同浓度Icotinib处理48h后,WB实验证实三个实验组(18外显子G724S、19外显子P733L和21外显子T854I)的EGFR磷酸化受抑制程度显著强于过表达野生型的阴性对照组,且PARP和Caspase-3降解增加。同样平板克隆实验也证实该三个实验组细胞集落形成情况受盐酸埃可替尼抑制较明显,相比于阳性对照组对TKI抑制剂更敏感。研究结论:经临床实验肿瘤组织样本测序筛选得到三个非常见EGFR突变位点(18外显子G724S、19外显子P733L和21外显子T854I),通过体外实验证实该三个点突变对一代EGFR-TKIs敏感,本研究可能使非EGFR敏感突变的患者从靶向治疗中获益。
其他文献
中医面色诊断客观化和现代化的研究是中医在现代社会中能够焕发生机的必然选择。图像处理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这些都为中医面诊客观化和现代化的发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ICT)的发展,数据获取变得便捷,数据流处理技术在工农业监控、通信、金融分析、物联网系统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数据流具有实时性、易失性、无限性、突发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至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后,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走向了信息化、网络化,小到微型企业,大到跨国企业都在逐步建设一整套自己的企业信息管理平台。无论什么样的信息平台,其后台数据资
由于无线信道具备广播特性,使得无线信号很容易被窃听,这对无线网络的安全通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传统网络层加密方式实现的前提是假设窃听者计算能力有限,不能将密钥破解。
青藏高原的隆升是新生代最重要的地质事件之一,对亚洲内陆构造格局和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就青藏高原研究中板块碰撞时间、形式、幅度以及碰撞过
我国物流业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行业竞争加剧,物流业的发展面临更多挑战,尤其是中小物流业。如何利用自身
车牌识别作为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目前常用的传统的车牌检测方法在拍摄角度和光照等因素理想时具有比较好的检测效,但是在非特定场景或车牌出现污损的情况下其识别效果会大打折扣。分析发现造成车牌在非特定场景下识别效果不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车牌定位效果差和获取的图像质量差。基于此,本文从车牌检测过程中的车牌定位以及图像修复两个角度出发,试图对提高非特定场景下车牌检测效果进行改进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飞速发展,移动通信规划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如何面对当前移动网络规划形势成为了当前网络规划的主要任务。然而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的思维模式已经
网络编码技术允许网络中的节点参与编译码处理,利用中间节点对数据进行编码和压缩处理,可以使多播网络的信息传输容量达到最大流最小割的理论上界,从而提高网络吞吐量,改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