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癌痛大鼠脊髓水平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5的表达及其作用

来源 :徐州医学院 徐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c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脊髓水平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5(ERK5)在骨癌痛大鼠中的表达及其作用。  方法:采用大鼠胫骨癌痛模型。选择雌性SD大鼠,体重160g-180g。实验一:56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7组(n=8):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和骨癌痛3天组(BCP3组)、骨癌痛5天组(BCP5组)、骨癌痛7天组(BCP7组)、骨癌痛14天组(BCP14组)、骨癌痛21天组(BCP21组)。分别于术前1d,术后1、3、5、7、14和21d时,测定机械性刺激阈值及自由行走痛行为学评分。BCP各组大鼠胫骨骨髓腔内注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混悬液,制备大鼠胫骨癌痛模型;S组大鼠胫骨骨髓腔内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C组大鼠不作任何处理。S组于接种后14d、模型组于接种后7d、14d和21d时行大鼠胫骨X线摄片观察肿瘤诱发的骨破坏情况。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p-ERK5、ERK5及Fos蛋白表达。  实验二:雌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7组(n=8),假手术组(Ⅰ组),假手术+ BIX0218810μg/10μl(Ⅱ组)、骨癌痛组(Ⅲ组)、骨癌痛+溶媒DMSO组(Ⅳ组)、骨癌痛+ BIX021880.1μg/10μl组(Ⅴ组)、骨癌痛+BIX021881.0μg/10μl组(Ⅵ组)、骨癌痛+ BIX0218810μg/10μl组(Ⅶ组)。Ⅲ、Ⅳ、Ⅴ、Ⅵ、Ⅶ组采用胫骨骨髓腔内注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制备胫骨癌痛模型,Ⅰ、Ⅱ组骨髓腔内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Ⅰ、Ⅲ组造模后不给予药物处理,其余各组于造模后14天分别鞘内注射DMSO(Ⅳ组)、BIX021880.1μg/10μl(Ⅴ组)、1.0μg/10μl(Ⅵ组)、BIX0218810μg/10μl(Ⅱ组、Ⅶ组)。行为学测定:各组随机取8只大鼠,在术后第14d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0.5、1、2、4、8、12、24h测定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各组随机取4只大鼠于鞘内给药后4h取脊髓L4-5节段,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脊髓水平p-ERK5、ERK5及p-CREB蛋白表达。  结果:实验一(1)C组和S组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和行走痛行为学评分在术后各时间点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与C组和S组相比,BCP组接种后7d、14d、21d时机械性刺激痛阈下降,其中第14d时MWT最低;而自由行走痛行为学评分逐渐升高。(2)与C组相比,术后5d、7d、14d、21d组脊髓水平p-ERK5表达上调(P<0.05);同时脊髓Fos蛋白表达也上调,其变化趋势与p-ERK5的表达变化大致相同,但脊髓水平ERK5表达变化无显著差异。(3)影像学表现:造模后第14d、21d,骨癌痛大鼠接种侧胫骨可见明显的骨结构破坏。  实验二(1)行为学结果:与Ⅰ组相比,鞘内给予BIX02188对Sham组(Ⅱ组)MWT没有影响,骨癌痛各组14 d时MWT显著降低(P<0.05)。与给药前比较,Ⅰ、Ⅱ、Ⅲ、Ⅳ、Ⅴ组各时点M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Ⅵ组大鼠在给药后1h时MWT开始升高,在4h作用达到高峰,持续至给药后8h,Ⅶ组大鼠在给药后0.5h时MWT开始提高,至4h时作用达到高峰,持续至给药后12h。与骨癌痛组(Ⅲ组)比较,Ⅵ组、Ⅶ组在给药后1、2、4、8hMWT明显升高,而Ⅳ组、Ⅴ组MWT无统计学意义。  (2) 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Ⅰ组(sham组)相比,骨癌痛各组p-ERK5及p-CREB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Ⅲ组相比,给药后4h,Ⅵ、Ⅶ组p-ERK5和p-CREB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Ⅳ、Ⅴ两组,p-ERK5和p-CREB表达无显著性差异。各组间ERK5表达无显著差异。BIX02188对骨癌痛的抑制作用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强。  结论:1.胫骨癌痛大鼠脊髓水平p-ERK5表达明显上调;同时Fos蛋白表达也上调,其变化趋势与p-ERK5的表达变化大致相同。2.鞘内给予BIX02188可以减轻骨癌痛大鼠的机械痛觉过敏,作用高峰在给药后4h,并能够降低脊髓p-ERK5及p-CREB的表达,提示ERK5-CREB通路参与大鼠胫骨癌痛的产生和维持。
其他文献
小学生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他们的心理品质还不成熟,一些学生由于自身、家庭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培养其优良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个性发展,让其健康地成长,这
目的: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坐骨神经结扎(CCI)大鼠机械和热痛阈、脊髓背角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hosphor-c-Jun N-terminalkinases,p-JNK)和磷酸化细胞外
目的:研究白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对TGF-β1诱导的大鼠肝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大鼠正常肝细胞BRL-3A细胞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