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IN的当前治疗与术后随诊模式的研究及P16INK4a与HPVDNA杂交捕获Ⅱ检测在CIN诊断和随诊中的价值 研究背景 由于细胞学筛查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同时治疗方法也逐渐标准化:CO2激光以及LEEP目前已成为治疗CIN的主要方法,特别是对年轻、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妇女。但在行局部破坏性治疗或LLETZ治疗后均有一定数目的复发,因此,加强治疗后的随诊及了解与复发有关的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复发与治疗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激光治疗不同级别CIN的预后及细胞学联合阴道镜随诊的模式是否优于单独细胞学,目前国内尚无研究。已有文献报道,LLETZ术后影响CIN复发的因素是复杂、多因素的,各家报道结果也不完全一致。对于LLETZ切除CIN标本边缘的详细分析以及标本大小、数目等相关因素尚未见报道。采用新的,更为敏感的方法用于术后随诊是当今研究的热点,如何提高目前现有随诊筛查方法的准确性,及时发现具有复发高危因素的人群具有重要意义。 宫颈腺癌发生率目前占所有宫颈发生率的19%-25%,使用目前的筛查方法对宫颈腺癌的癌前病变的诊断率较低,是宫颈腺癌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流行病调查结果发现,ACIS在生育年龄的妇女中发生率较高。因此,美国ASCCP以及澳大利亚的宫颈病变临床治疗规范中提出对生育年龄、要求保留生育能力的ACIS或宫颈腺癌IA(1)的患者可实施保守性手术治疗,而对于已生育或不再要求生育的妇女可实施单纯全子宫切除术。对于切缘阳性的妇女可进一步锥切,否则行全子宫切除术。在我国ACIS的发生率也有升高的趋势,但实施保留生育能力手术的妇女为数不多,因此,对于实施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ACIS患者的诊断、手术方法及术后随诊模式及预后的研究,对如何管理年轻ACIS患者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