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湖南文学的乡土女性书写在现代性语境下,出于对民族国家现代化的热切呼唤,对人的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的强烈要求,基于一种现代理性启蒙立场对乡土女性自身的现代性进行褒扬,而对她们身上的文化痼疾进行审视和批判;与此同时西方现代化过程中的某些弊端造成人性的异化,促使湖南文学的乡土女性书写转身将目光投向传统文化,以寻求人性的复归和完整。在艺术形式上既借鉴西方“陌生化”理论,追求形象、情节和环境的奇幻化,也遵从中国传统文艺美学的理论,追求形象、情节和环境描写的诗意化。因此20世纪80年代的湖南文学在乡土女性书写上呈现出现代性与传统性相纠结的特性。 这种特性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其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即在思想内容上作家们秉持“仁者爱人”、以人为本的精神书写乡土女性;在艺术形式上,作家们注重作品艺术上的诗意化、审美化。 其二,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即在思想内容上作家们注重人的个性解放,注重发展个体的权利、自由、尊严和幸福;在艺术形式方面,作家们讲究“间离效果”,重视使用“陌生化”手段。 其三,湖南地域文化的影响,即湖南作家突破语言形式上的成规,发挥大胆的想象,将湖湘地域的神话、传说、原始宗教、巫术、民情风俗题材纳入创作视野,使得作品具有一种“陌生化”的魔幻、神秘而瑰丽的色彩;湖南作家崇尚自然率真、不假雕饰之美,以富于湖南地域特色的语言形式为本土的自然景物和民情风俗作传神写照,从而实现对文学传统的回归。 20世纪80年代湖南文学乡土女性书写中所体现的现代性与传统性纠结的特性,无论是传统性,还是现代性,都是一种“人性”的体现,是对“人”的同情、关心和尊重精神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