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欺负情境中旁观者施助行为意图的影响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3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的日益兴盛,一些线下负性的行为有了新的滋生土壤,例如网络欺负(cyberbully)。网络欺负中有三种重要的角色:欺负者、受害者和旁观者。很多人成为网络欺负的受害者,而更多人成为了“浸泡”在网络欺负中的旁观者。越来越多的网民见证了网络欺负的发生,多数时候旁观者们不作为,有时他们对受害者实施帮助。而网络欺负的旁观者对网络欺负的态度以及在网络欺负中的行为表现常常影响受害者的心理甚至决定整个事件的走向。揭示相关因素对网络欺负中旁观者行为的影响,并探讨这种影响背后的内在机制,既可以丰富和拓展旁观者助人行为机制的现有研究,同时也可以为青少年网络欺负的积极干预和预防提供有益启示。围绕“网络欺负情境中旁观者施助行为的影响机制的研究”这一核心问题,主要基于旁观者干预模型的理论框架,本论文共开展了以下三个研究:研究一为青少年中影响旁观者行为意图的因素的实验研究。以湖北省某高校66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情景实验法考察受害者性别、事件严重程度等因素对旁观者行为意图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相较于严重程度低的网络欺负情境,当旁观者面对严重的欺负情境时,旁观者的助人意图更为强烈。通过受害者性别与事件的严重程度之间的交互效应分析发现,在事件严重程度高时,受害者性别为女时,旁观者的助人意图更为强烈。通过遭受欺负经历和事件严重程度之间的交互分析发现,在事件严重程度高时,被试未曾遭受过网络欺负时,旁观者的助人意图更为强烈。研究二为青少年中受害者相关因素对旁观者行为意图的实验研究。该研究在研究1的基础上,重点聚焦于受害者相关因素对旁观者行为的影响,以湖北省某中学的150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情景实验法考察受害者相关因素与旁观者行为意图之间的因果联系。结果发现,与由于行为受害相比,当被试由于特征行为受害时,旁观者的助人意愿更高。与受害者消极的行为反应(沉默)相比,当发生网络欺负之后,受害者选择积极的行为(反击、制止、求助)时,旁观者的助人意愿更高。研究三为青少年受害者受害之后的反应行为对旁观者行为意图的影响机制研究。该研究在前面两个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情景实验法考察受害者行为反应与旁观者行为意图之间的因果联系,并考察感知责任在两者关系间发挥的中介作用。以湖北省某中学的150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运用回归分析分析其中介作用。结果发现,旁观者的感知责任在受害者的求助反应和旁观者的助人意图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通过上述3个研究,本文系统考察了青少年群体中的受害者因素对旁观者施助行为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揭示了受害者求助增加旁观者助人意图的认知机制。研究结论提醒人们有必要关注青少年在SNS中遭遇网络欺负的受害者,既引导青少年正确、合理地使用社交网站,尽量避免由于自己行为不当而成为网络欺负的对象,同时也训练青少年在遭遇网络欺负之后进行合适的反应行为,以期获得更多支持。
其他文献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高中物理教育课程改革拉开了序幕,虽然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上已有所改进,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不断向前发展,青年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受众群体,其特点也随之发生着深刻变化。高等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需要进行人格的培养
学位
基于语义网技术的个性化学习服务机制对个性化、高度自动化和可重用的E-learning学习系统的核心问题进行了阐述。语义网技术因其自身特点能够很好解决个性化学习的核心模型(学
混合式学习概念的提出被视为是国际教育技术界关于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大提高与大转变。作为未来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的混合式学习是指综合运用不同的学习理论、不同的技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是当前世界教育体系理论中比较受重视的理论。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明确责任分工的策略性互助学习策略,鼓励学生为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一起合作,在完成
20世纪70年代,认知心理学开始把心算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主题。心算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在计算的过程中,需要对信息进行加工的同时,还需要对信息进行储存。工作记忆是心算的
本研究编制了大学生生命质量观问卷,并对大学生生命质量观和自杀态度的现状及二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构建了大学生生命质量观的五个领域十三个因素的结
目前现有的体育运动项目中,适合老年人锻炼身体的项目并不多。老年人由于身体的生理机能特点,再选择项目上主要以娱乐、康复、交流沟通为主的运动项目,健身操运动,由于其自身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