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中医证治沿革史

被引量 : 23次 | 上传用户:electron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的黄疸指具有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类疾病。中、西医对黄疸病认识的体系不同,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探求黄疸证治的理论渊源,总结黄疸治疗的规律,形成黄疸的断代史研究,力求从中医的视野去研究黄疸认识史,以期真实地反映其发展原貌。遵循“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自战国秦汉时期至民国各个时期黄疸的病名、病因、病机、辨证、治则和方药,从整体认识黄疸辨证论治的发展,明确中医认识黄疸的历史过程和规律,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文献学基础。全文分五个时期:先秦秦汉时期、晋隋唐时期、宋金元时期、明清时期、晚清民国时期,研究黄疸发展的历史,并对黄疸认识史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经考证,马王堆汉墓医学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是最早记载黄疸的文献。《内经》、《伤寒杂病论》形成黄疸论治系统的理论基础。魏晋隋唐时期黄疸相关病名、方剂增多,针灸、点烙也是主要治法。病因从湿向热发展,用药多“凉药”,且注重服药禁忌。宋金元时期,黄疸辨病更加细致入微,阴黄理论开黄疸分阴阳之先河。病因重湿热、毒气说。明清时期仲景黄疸论述得到深入研究。出现众多分类方法和医案。提出了“胆黄”学说,将胆汁外泄作为发黄原因。清末民国初,“中西汇通派”主张从肝胆论治黄疸。研究历代认识黄疸的历史,总结其中丰富的诊治经验,将为当代临床对黄疸的治疗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丁二烯系统内有氧存在下 ,丁二烯贮运过程中易自聚 ,易形成过氧化物端聚物。通过丁二烯直接溶解对叔丁基邻苯二酚 (TBC)将TBC加入丁二烯贮运系统的新工艺 ,提高了丁二烯的贮
市域公路网是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布局、设计与评价与国家或省域公路网在内容和方法上存在明显差别。本文将经济发达地区公路网布局与评价作为对象,对如下内容进行了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经济规律在医院的发展和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简述了PLC控制系统可靠、安全运行的重要性,论述了PLC控制系统的故障特性及系统故障类型,并详细介绍了PLC控制系统故障自诊断技术。
<正>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山西永宁州(吕梁市离石区,其出生地现划入方山县)人。他生活于明清改朝换代的战乱动荡之世,44岁出仕广西罗城,至67岁病逝于江宁(南京),在23年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连年健康、稳步增长,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酒店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支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好的发展机遇。但在当前的酒店业发展中,同样也遇到了制约酒店
随着全球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企业员工培训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之一,它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唯有重视员工培训,不断增加对员工
<正>关于帝王进行社会调查的记载最早见于《史记·帝王本纪》,其中有"华封三祝"的故事:尧到了华这个地方,一位名为"封"的地方小官对尧祝贺:"愿圣人多男儿、多富、多寿。"尧回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我国在本科人才培养中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近几年实践教学发展较快,在高等教育过程中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存在着诸
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企业培训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深入分析我国企业培训的现状和问题,研究国外企业在此领域的丰富经验和完善高效的培训体系。并通过分析和借鉴,调整陈旧不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