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里酸对深型地下土壤渗滤系统中反硝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daokid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地下土壤渗滤系统对污水中有机物及磷去除效果较好,但是由于反硝化区域缺乏碳源而使脱氮效果不足。传统的外加碳源由于存在各种问题,导致其使用受到限制。有研究发现,难降解的类富里酸在地下土壤渗滤系统1.3m处发生了降解,转化为类蛋白物质,并且在此处,反硝化过程得到了明显的促进。为了探明富里酸在地下土壤渗滤系统的降解规律和其对反硝化过程的作用机制,本次实验采用直径为0.3m,高2.4m的有机玻璃柱模拟深层地下土壤渗滤系统,土壤层高度共2.0m,并从北京阿苏卫卫生填埋场的渗滤液中提取富里酸,对比加入富里酸前后,地下土壤渗滤系统对自配的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实验设计水力负荷为8cm/d。在加入富里酸之前,系统出水的总磷、COD、总氮和氨氮的浓度分别为0.068mg/L、51.02mg/L、18.26mg/L和0.68mg/L,去除率分别为98.78%、85.47%、66.38%和97.96%。根据污水中氮沿土壤深度的变化规律发现,在系统表层0~0.2m区域内,主要发生有机物的好氧分解过程,硝化作用被抑制,在0.2~1.1m区域,主要发生硝化反应,而在1.1~2.0m区域,主要发生反硝化脱氮作用,脱氮量为5.42mg/L,占系统总脱氮量的9.98%。结合三维荧光图谱和平行因子分析法对系统中有机物的沿程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发现,在1.1m之前,类蛋白物质一直减少,而类富里酸一直积累,仅在1.1m处,有很少量的类富里酸转化为可被微生物利用的类蛋白物质,并且在立刻被消耗之后,类蛋白含量一直不变,说明是有机物的缺乏限制了反硝化过程。加入富里酸之后,系统出水总磷、COD、总氮和氨氮的浓度分别为0.051mg/L、58.37mg/L、18.15mg/L和0.49mg/L,去除率分别为99.22%、87.41%、74.86%和98.72%,可以发现,系统的脱氮效率明显提升,脱氮量由36.05mg/L增至54.04mg/L。系统中氮的变化趋势与加入富里酸之前相似,在系统表层0-0.2m区域内,主要发生有机物的好氧分解过程,硝化作用被抑制。在0.2~1.4m区域,主要发生硝化反应,而在1.1~2.0m区域,主要发生反硝化脱氮作用,脱氮量为7.20mg/L,占系统总脱氮量的13.32%,比加入富里酸之前脱氮量提高了1.78mg/L,反硝化脱氮的去除效率提高了32.84%,结合三维荧光图谱和平行因子分析法对系统中有机物的沿程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发现,在1.4m处,有一部分类富里酸发生降解,转化为可被微生物利用的类蛋白物质,并且马上被利用。系统脱氮效率和脱氮量也因此有所提高,说明,富里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挥缓释碳源的作用,促进反硝化脱氮过程。
其他文献
氧化沟(oxidation ditch)工艺以其经济、简便、高效的突出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与工业废水的处理中,但由于氧化沟的尺寸大,沟道中的流场复杂,氧化沟在动力不足时,污泥在
随大量生产活动排放的数量巨大的二氧化碳不断给全球气候变化蒙上阴影。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迅速聚集会导致气温升高,这种影响扩散以后会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有可能引发灾难
以碳酸氢钠(NaHCO_3)产生的二氧化碳(CO_2)和超临界CO_2作为发泡剂制备聚氯乙烯(PVC)发泡材料均为绿色加工制造过程。本文首先考察了PVC配方组成对其流变特性的影响,通过设计正交实验确定了配方为PVC(SG-5)树脂100份、复合铅盐稳定剂6.5份、润滑剂硬脂酸钙1份、氯化聚乙烯(CPE135A)15份、丙烯酸酯共聚物(ACR-401)5份和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3份时,其
城市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是当今国内外发展的共同趋势,污泥则是污水集中处理的主要副产物。污水处理厂污泥中含有一定数量的重金属,由于其难降解性和生物累积性,已成为制约污
通过对江口水电站进水口边坡观测资料和进水口稳定分析,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汶川地震对江口进水口边坡稳定基本没有影响,进水口边坡是稳定的。
本研究以多壁碳纳米管以及硅烷偶联剂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MS)为原材料,制备了巯基硅烷改性多壁碳纳米管,并用批量吸附实验法将其应用于水体重金属离子镉、铅的去除中,对
洛克沙胂(Roxarsone)作为饲料添加剂被广泛使用,畜禽经喂食后可以抑制肠道病原菌。动物体内大部分的洛克沙胂以原型随粪便排出。未经过恰当处理的养殖粪便废水会进入环境中,
城市热岛效应严重影响了城市人民的健康和生活,研究城市热岛效应对于缓解这一现象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每个城市的热岛效应的特征和规律也会因城市的地理位置、规模大小、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