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纪之初,我国信仰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和西方化。各种信仰交织在一起,产生了矛盾冲突和管理上的混乱,致使各种信仰难以和谐共处,最终将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克尔凯郭尔指出“信仰是人心中最高的情感。也许,在每一世代中,有许多人都没有达到它,但是,却没有一个人超越它。”从哲学层面上讲,信仰是人类的最高意识与最高情感,是对人类的终极价值关怀。由此可知,和谐信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对构建和谐政治生活、和谐经济生活、和谐文化生活与和谐道德生活有着重要意义。在目前,当今社会的信仰问题令人担忧,各种信仰之间的矛盾日趋激烈,迷信、邪教也愈演愈烈,使得各种信仰无法正常发展。特别指出,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国的主流信仰,是科学健康的信仰,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精神支持和信仰保证。信仰问题的出现给马克思主义信仰带来沉重的打击,使马克思主义信仰面临危机和发展困境。归根到底,信仰问题的出现是由于缺乏一种合理的信仰规范机制或制度。针对信仰问题的出现,学者对信仰和契约的论述越来越多,然而只是把信仰和契约简单分开来阐释,论述了“什么是信仰”、“什么是契约”、“契约对和谐社会构建的意义”、“契约理念在中国的发育”、“市场经济与契约精神的关系”,而对信仰契约制度或信仰契约机制却很少涉及,这是不合理的。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弥补这一空白,为此,我们提出了信仰契约制度,把信仰和契约联系起来,使二着称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建立信仰契约制度。所谓信仰契约制度,就是利用契约精神或契约理念(自由、平等、公正的思想),来规范和管理信仰,使各种信仰和谐发展,以便更好的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的一种信仰管理制度。本文以信仰的契约化为视角,创造性的提出信仰契约制度,以促进各种信仰达到制度化、规范化与和谐化的发展为目标,力求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信仰制度保证。文章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简述信仰与信仰契约制度;第二部分,论述信仰契约制度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第三部分,详细论述信仰契约制度的构建原则和途径;第四部分,分析和谐社会中信仰交往的一般原则及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