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民营企业投资的影响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leiB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引发经济衰退风险,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各国政府纷纷加大了经济政策的调整力度。2009年,为了救市我国出台了“4万亿人民币经济刺激计划”,2012年欧债危机进一步恶化冲击全球,2015年人民币汇率、股市动荡,2018年中美贸易争端揭开序幕并在之后反复上演。这一系列事件都使得我国经济波动剧烈,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同时政府也在政策制定上面临是否、何时及如何变更现行经济政策的艰难抉择,受此影响企业面临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外部经营环境波动加剧。与经济政策相关的不确定性如何影响企业行为目前受到学者的一定关注。持续的外部融资能帮助企业获取充足的现金流进行项目投资,企业的产权性质是影响中国企业融资约束的关键因素(邓可斌和曾海舰,2014),民营企业面临更多的银行信贷歧视、更大的外部融资约束。当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升高时,民营企业获取外源融资的难度更大、成本更高,陷入经营危机的可能性明显增加。因此当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升高时,民营企业的投资水平会受到怎样的影响是本文主要探究的问题。本文以2003-2017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的季度数据为研究样本,从国泰安(CSMAR)和中国研究数据服务平台(CNRDS)数据库搜集得到宏观经济、民企财务数据,探究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民营企业投资水平的相关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了高管的金融关联、政治关联以及企业所处地区差异是否会影响两者关系,更试图理论解释和实证检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作用于民营企业投资的传导机制。实证检验部分,本文利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民营企业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民营企业投资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大,民营企业投资越少;(2)民营企业高管的政治关联或金融关联能显著缓解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民营企业投资的抑制作用;(3)相比于东部地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西部地区民营企业投资的负向影响更大,而中部地区的民营企业投资对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则不敏感。进一步,本文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民营企业投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实物期权理论传导机制和外部融资成本机制两条渠道进行传导。第一,从实物期权理论出发,本文发现投资不可逆程度更高、所处行业竞争性更小的民营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的冲击时,企业的投资支出减少得更多。第二,从外部融资成本出发,本文发现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越大,当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升高时,企业投资支出减少更多。在稳健性检验部分,本文主要从代理变量的选择、回归模型的选择以及样本的内生性问题等方面对研究结论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在上述情况下,本文研究结论均稳健。在结尾部分,本文不仅对实证所得各种结论进行了总结,还分别从政策制定者和民企出发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本文通过实证探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民营企业投资之间的关系,丰富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投资的相关研究。并且,实证分析了拥有不同非正式制度(政治关联和金融关联)的情况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民营企业投资的影响,为民营企业投资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此外,本文还通过影响机制分析重点考察了实物期权和外部融资成本两个传导机制,为政府和民营企业制定对策应对不确定性提供了依据。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上出现的产品种类和功能越来越多样化,顾客可选择购买产品的方式和途径也越来越多样,这一方面使得消费者获得更好的消费体验,另一面使得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即销售商必须不断推陈出新,满足顾客快速变化的商品需求以及更高品质的服务要求,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而由于“顾客就是上帝”的口号深入人心,消费者的退货行为变得越来越司空见惯。除此之外,各个企业不断改进的销售模式使得消费者
随着产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各类企业都极力拓展利润链条,以延保服务为代表的售后增值服务逐渐成为企业新的收益来源,如家电、电子产品、高价值服装、汽车等竞争激烈的行业,零售商已经大力拓展延保服务,形成了以维修和更换为主的延保服务市场。电子商务的发展,让制造商可以通过互联网面对消费者,从而形成了传统零售渠道和网络直销渠道并行的双渠道供应链。本文主要考察零售商提供延保服务的情形,研究单渠道模式下和双渠道模
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治理有效”是基础。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本课题以研究乡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治理体系为重点,探索
近年来,为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连续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鼓励各地区挖掘特有优势资源进行特色产业发展,在此背景之下却发现曾经盛极一时,一度占据都江堰市农村经济支柱地位的特色道地药材川芎产业出现了危机,表现为农户种植意愿下降、主产区的转移、生产企业退出等,产业呈现“衰退”倾向。另外,产业研究中对于产业兴衰研究的较少,本文着眼于具体产业的兴衰,对都江堰市川芎产业由盛及衰这一发展历程中存
跨境并购是企业走出国门实现外延式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创造新的经济效益的重要方式。并购交易成功实施的背后往往隐藏着精巧的交易结构设计,反之则不然。本文基于交易结构视角去研究一家上市民营企业成都天翔环境的跨国并购成败。文章首先介绍跨国并购交易结构要素之SPV,围绕基本交易结构类型,从简单到复杂对其进行梳理;并结合最新海外经济实质法案,论证了新法案对其影响。然后重点介绍天翔环境并购
本文通过分析攀枝花芒果产业“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发展现状,以26度果园为例,介绍了组织模式,分析“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中存在的四类合作模式及其特点;对26度果园“三农服务站”所辐射区域的农户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农户基本状况、生产行为、对果园的认知、利益需求等,拟分析出“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下,农业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农户的生产和利益需求等特点,并针对现实情况,找出构建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
从2015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脱贫攻坚工作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因为我们党和国家庄严承诺:大家一起奔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的路上,一个贫困户都不能拉下!到前年底,也就是2017年底,全国贫困人口有3046万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平均每年需要减少贫困人口1000多万人,任务艰巨。如何扶贫攻坚,产业发展是关键。是输血还是造血;是直接拨付资金,还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用有限的政府资金来撬动
目前,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大规模的农村人口流动到城市甚至已经实现了城市户籍的转变。当户籍制度的藩篱破除之后,在此背景下农转非居民的城市生活又将何去何从?毕竟,农转非不简单是户籍身份的转换,而应是全方位持续同城市社会进行适应与融合的过程。在文献梳理过程中发现:(1)关于社会融合的研究,目前多集中关注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初期,而较少关注实现户籍转化之后的社会融合状况;(2)对农转非居民内部子群体
公路运输货物最主要的运输方式之一,区域产业结构差异与产业结构升级导致区域间公路运输货运量及其碳排放具有不同的特点。本文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MRIO),从供应角度分析了区域间商贸价值量与相对系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实物量的区域间公路货运投入产出表。通过区域间公路货运的投入产出关系,建立了EIO-LCA矩阵,使用“从上至下”法分析了区域间分货类商品运输及其CO2的区域差异及空间流向特征,阐述了经济发
随着中国企业大规模“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我国参与全球经济的一种重要途径。但由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缺乏国际经验和竞争优势,这也导致了在一些缺乏有效监管的国家投资经营时,更容易掉入腐败陷阱,借由制度的漏洞开展非市场行为,从而达到绕开投资壁垒、减少制度摩擦、降低进入成本的目的。但从长远来看,腐败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润滑效应”难以长期维系,恶劣的市场环境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