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不仅能获取所注视词(中央凹处单词)的信息,而且可以获取所注视词右侧单词(副中央凹处单词)的信息,所获取的预视效益是构成流畅阅读的重要因素。大量研究表明,成人读者可以获取副中央凹字形信息(如,Bai,Zang,Yan,&Shen,2006;Pagán,Blythe,&Liversedge,2016;Tiffin-Richards&Schroeder,2015a;闫国利,王丽红,巫金根,白学军,2011)、语音信息(如,Ashby,Treiman,Kessler,&Rayner,2006;Liu,Inhoff,Ye,&Wu,2002;Tsai,Lee,Tzeng,Hung,&Yen,2004),甚至语义信息(如,Hohenstein&Kliegl,2014;Inhoff,Starr,&Shindler,2000;Tsai,Kliegl,&Yan,2012;Yang,Wang,Tong,&Rayner,2012)。那么,随读者年龄的不断增长,副中央凹信息加工水平是如何发展变化的?对此问题,拼音文字研究发现,低年级儿童能稳定地获取副中央凹单词的语音信息,而字形信息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才逐渐在其副中央凹加工中发挥作用(Pagán et al.,2016;Tiffin-Richards et al.,2015a)。母语文字的正字法深度会影响儿童早期阶段的阅读,使儿童使用不同的词汇识别策略(Rayner,Pollastsek,Ashby,&Clifton,2012)。中文是不同于拼音文字的书写系统,具有独特的正字法特征,例如,汉字是表意文字,形-音对应不规则,具有较拼音文字更深的正字法深度;汉语词概念模糊,且缺乏外显的词边界线索,这使得读者在阅读时必须依赖上下文信息进行词切分,意味着读者需要从注视点右侧获取更多的信息,进而副中央凹加工对中文读者更加重要。鉴于中文独特的正字法特征,拼音文字研究结果能否推广到中文,尚需进一步探索。本研究系统地探讨了不同年龄儿童副中央凹信息加工的情况,以揭示副中央凹词汇信息加工的发展机制。本论文共进行了四项研究,通过6个实验探讨了字形、语音、语义预视效益的发展。研究一探讨了儿童字形预视效益的发展。研究二探讨了儿童语音预视效益的发展。研究三探讨了儿童语义预视效益的发展。研究四通过语言能力测验,探讨了影响儿童字形、语音、语义预视效益的主要因素。研究一,以小学2-5年级学生和成人(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不同年龄读者在副中央凹区域对字形信息的加工能力,共包括两个实验。实验1使用副中央凹启动范式,操纵预视类型(等同、形似、无关)和副中央凹启动时间(60ms,100ms),在字词识别任务中,考察不同年龄读者是否及何时能从副中央凹区域获取字形的信息。结果发现,当副中央凹启动时间为60ms时,小学2-5年级学生没有获取副中央凹字形信息,成人获取了此信息;当副中央凹启动时间为100ms时,小学2-5年级学生和成人均可以获取副中央凹字形信息,表现为字形预视效益。实验2使用边界范式,操纵预视类型(等同、形似、无关),在句子阅读中,考察不同年龄读者是否能从副中央凹区域获取字形信息。结果发现,在第一遍阅读的三个眼动指标上(首次注视时间、单一注视时间、凝视时间),小学2-5年级学生和成人均能从注视点右侧的副中央凹处获取字形信息。研究二,以小学2-5年级学生和成人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不同年龄读者在副中央凹区域对语音信息的加工能力,共包括两个实验。实验3使用副中央凹启动范式,操纵预视类型(等同、同音、无关)和副中央凹启动时间(60ms,100ms),在字词识别任务中,考察不同年龄读者是否能从副中央凹区域获取语音的信息,以及何时可以获取此信息。结果发现,当副中央凹启动时间为60ms时,所有读者均没有获取副中央凹语音信息;当副中央凹启动时间为100ms时,小学4-5年级学生和成人可以获取副中央凹语音信息,表现为语音预视效益,而小学2-3年级学生未获取此信息。实验4使用边界范式,操纵预视类型(等同、同音、无关),在句子阅读中,考察不同年龄读者是否能从副中央凹区域获取语音信息。结果发现,在第一遍阅读的三个眼动指标上(首次注视时间、单一注视时间和凝视时间),小学4-5年级学生和成人读者在句子阅读中可以获取副中央凹区域的语音信息,小学2-3年级学生未获取此信息。研究三,以小学2-5年级学生和成人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不同年龄读者在副中央凹区域对语义信息的加工能力,共包括两个实验。实验5使用副中央凹启动范式,操纵预视类型(等同、语义相关、无关)和副中央凹启动时间(60ms,100ms),在字词识别任务中,考察不同年龄读者是否能获取副中央凹区域的语义信息,以及何时可以获取此信息。结果发现,当副中央凹启动时间为60ms时,所有读者均没有表现出了显著的语义预视效益;当启动时间为100ms时,小学3-5年级学生和成人可以获取副中央凹语义信息,而小学二年级学生未获取此信息。实验6使用边界范式,操纵预视类型(等同、语义相关、无关),在句子阅读中,考察不同年龄读者在副中央凹区域对语义信息的获取情况。结果发现,在第一遍阅读的三个眼动指标上(首次注视时间、单一注视时间和凝视时间),五年级学生和成人在句子阅读中可以获取副中央凹区域的语义信息,表现出了显著的语义预视效益;小学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仅在凝视时间指标上表现出了语义预视效益。研究四使用一系列语言能力测验,分别以上述句子阅读实验中(实验2、实验4和实验6)的小学生为被试,探讨在所考察的因素中,哪些因素主要影响了儿童的字形、语音、语义预视效益。综合上述四项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1)副中央凹启动时间会影响儿童对副中央凹处词汇信息的获取能力。当启动时间较短时(60ms),只有成人可以从副中央凹处获取字形信息。当启动时间较长时(100ms),年幼的读者(二年级学生)仅可以获取副中央凹字形信息;高年级读者不仅可以获取副中央凹字形信息,而且可以获取副中央凹语音信息和语义信息。(2)在句子阅读中,即使年幼的读者也可以获取副中央凹字形信息,但语音、语义信息是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在其副中央凹加工中发挥重要作用的。(3)相对于字形信息的副中央凹加工,语音、语义信息的副中央凹加工发展滞后,这与拼音文字中字形、语音信息在副中央凹加工中的发展模式不一致。(4)正字法意识对儿童的字形预视效益具有预测作用;影响儿童语音预视效益的主要因素是同音语素意识和音位意识;影响儿童语义预视效益的主要因素是识字量和句子阅读流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