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兴起是全球结社浪潮和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必然结果。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社会兴起政府改革潮流,主张重新界定政府职能,由非政府组织来承接主要的准公共物品供给。自上而下的政府改革凸显了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掀起来了世界范围的全球结社浪潮。七十年代末,我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境外非政府组织逐渐进入中国内地活动,在科、教、文、卫等多个领域开展社会服务活动,社会影响日益增强。有效管理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既是我国政府对内履行发展经济、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公共服务等职能的要求,也是对外促进与世界各国经贸往来、建立睦邻友好关系的需要,是内政与外交的一个结合点。为了引导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健康、有序、稳步发展,我国政府有必要加强对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基于此背景,文章运用支持向量机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分类进行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探讨了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分类的理念及理论框架。从法团主义理论、全球治理理论、激励监管理论、支持向量机理论等角度探讨了我国政府对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实施评估及分类的理论基础。我国政府已经颁布管理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专项法规,公安、民政等部门对这类组织能够行使控制权,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华活动得到了国家承认和许可,这说明我国政府管理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具有明显的法团主义倾向。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活跃是全球治理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国向世界开启对外开放的大门,随着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活动的深入,实现资源与运作方式的本土化,将是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持续发展的必经之道。分类管理是激励相容在实践中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对不同类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进行分析,合理的安排管理资源,实施差异化管理。
(2)运用相关-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分类指标体系。基于目标性、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等原则构建指标体系,指标内容包括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接受监管、项目管理、业务活动、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情况。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观测性,进行指标的海选和初筛,然后运用相关-主成分分析法进一步筛选。初筛后的指标先运用相关性分析进行筛选,对相关系数高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删除信息重复的指标,得到更加精简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进行下一步的筛选,主成分法的作用在于保证信息不重复前提下,用较少的指标体现全面信息。相关-主成分分析法一方面可以使评估指标精炼简洁,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所选出的指标是重要指标。最后用筛选后的指标方差之和与海选指标的方差之和比较,进行指标体系合理性判定。
(3)运用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进行分类。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处理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时具有系统性强、结果清晰的优点,适合用于解决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评估的问题。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改进主要体现在运用遗传算法优化层次分析法,以解决判断矩阵难以通过一致性检验的问题。经过计算可知,运用GA-AHP计算所得到的一致性比率比传统AHP计算得到的一致性比率有较大程度的降低,可以明显提高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通过方法的改进,判断矩阵的单层一致性比率和总体一致性比率全部通过一致性检验。计算得到指标权重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开展评估。文中选取了80家有注册记录的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作为研究样本,简要介绍了这些组织的主要来源、服务领域和组织性质。并对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分类的评估依据、评估信息收集、评估计算过程、分类等级设置进行了分析。参考我国政府管理民间组织的政策,将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评估等级分为5A、4A、3A、2A、A五个类别。文中以世界自然基金会为例进行案例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到该组织的基本评估信息,对三个层次指标进行计算,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一级指标中接受监管的评价为非常好,内部治理评价价为好,业务活动的评价为非常好,财务管理的评价为非常好,运用加权平均法最终得到该组织评价为“好”,评估结果为4A。按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样本中的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进行综合评估,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分类。
(4)运用支持向量机对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进行分类验证。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对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进行分类,引入支持向量机法对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分类结论进行验证。支持向量机是人工智能方法的一种,具有自学习性、记忆性等特点,适用于解决在华境外NGO这类小样本的分类问题。支持向量机通过对训练样本的自主学习,发现输入与输出信息之间的内部规律,借助核函数、核参数等工具对模型不断优化。文中对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的构建进行了探讨,阐述了支持向量机模型的原理,并对支持向量机的评估思路进行了描述。通过对比支持向量回归机和支持向量分类机,认为支持向量分类机更加适合解决在华境外NGO分类的问题。本文对径向基核函数、多项式核函数和线性核函数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三类核函数的优缺点。以分类判断能力的强弱为依据,进行最优核参数的选取方法进行了分析。最后将三类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测算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分类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发现多项式核函数是三类核函数中测算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分类结果最接近。运用支持向量机能够有效解决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分类问题,为政府管理这类组织提供决策支持。
通过对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分类,最终落脚点在于对其实施分类管理。完善分类管理机构设置,成立专门的组织管理、决策咨询和业务评估机构。建立注册制与备案制相结合的准入制度,备案制度是对注册制度的有效补充,通过项目登记与报备制度,有助于地方政府规范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在本地区的活动。增强政府监管部门分类管理的执行能力,对活动项目进行合理引导,增加与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沟通和了解,积极推动境外非政府组织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建设。完善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法律法规,颁布并实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构建由地方到重要的多层次法律法规体系。探索政府主导的政商合作多元共治机制,形成政府、社会与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自我治理相结合、多个监督主体共同协调运作的格局。完善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财务审计制度,增加财务监管的覆盖面积,强化财务日常监管。
通过上述研究,论文提出了分类管理的理念及理论框架,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评估指标体系,对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进行评估及分类,并基于分类结果提出加强管理的制度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要有效的管理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必须与这类组织增进互信,引导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加强自身管理,构建激励相容的协调机制。
(1)探讨了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分类的理念及理论框架。从法团主义理论、全球治理理论、激励监管理论、支持向量机理论等角度探讨了我国政府对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实施评估及分类的理论基础。我国政府已经颁布管理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专项法规,公安、民政等部门对这类组织能够行使控制权,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华活动得到了国家承认和许可,这说明我国政府管理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具有明显的法团主义倾向。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活跃是全球治理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国向世界开启对外开放的大门,随着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活动的深入,实现资源与运作方式的本土化,将是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持续发展的必经之道。分类管理是激励相容在实践中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对不同类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进行分析,合理的安排管理资源,实施差异化管理。
(2)运用相关-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分类指标体系。基于目标性、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等原则构建指标体系,指标内容包括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接受监管、项目管理、业务活动、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情况。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观测性,进行指标的海选和初筛,然后运用相关-主成分分析法进一步筛选。初筛后的指标先运用相关性分析进行筛选,对相关系数高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删除信息重复的指标,得到更加精简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进行下一步的筛选,主成分法的作用在于保证信息不重复前提下,用较少的指标体现全面信息。相关-主成分分析法一方面可以使评估指标精炼简洁,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所选出的指标是重要指标。最后用筛选后的指标方差之和与海选指标的方差之和比较,进行指标体系合理性判定。
(3)运用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进行分类。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处理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时具有系统性强、结果清晰的优点,适合用于解决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评估的问题。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改进主要体现在运用遗传算法优化层次分析法,以解决判断矩阵难以通过一致性检验的问题。经过计算可知,运用GA-AHP计算所得到的一致性比率比传统AHP计算得到的一致性比率有较大程度的降低,可以明显提高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通过方法的改进,判断矩阵的单层一致性比率和总体一致性比率全部通过一致性检验。计算得到指标权重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开展评估。文中选取了80家有注册记录的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作为研究样本,简要介绍了这些组织的主要来源、服务领域和组织性质。并对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分类的评估依据、评估信息收集、评估计算过程、分类等级设置进行了分析。参考我国政府管理民间组织的政策,将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评估等级分为5A、4A、3A、2A、A五个类别。文中以世界自然基金会为例进行案例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到该组织的基本评估信息,对三个层次指标进行计算,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一级指标中接受监管的评价为非常好,内部治理评价价为好,业务活动的评价为非常好,财务管理的评价为非常好,运用加权平均法最终得到该组织评价为“好”,评估结果为4A。按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样本中的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进行综合评估,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分类。
(4)运用支持向量机对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进行分类验证。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对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进行分类,引入支持向量机法对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分类结论进行验证。支持向量机是人工智能方法的一种,具有自学习性、记忆性等特点,适用于解决在华境外NGO这类小样本的分类问题。支持向量机通过对训练样本的自主学习,发现输入与输出信息之间的内部规律,借助核函数、核参数等工具对模型不断优化。文中对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的构建进行了探讨,阐述了支持向量机模型的原理,并对支持向量机的评估思路进行了描述。通过对比支持向量回归机和支持向量分类机,认为支持向量分类机更加适合解决在华境外NGO分类的问题。本文对径向基核函数、多项式核函数和线性核函数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三类核函数的优缺点。以分类判断能力的强弱为依据,进行最优核参数的选取方法进行了分析。最后将三类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测算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分类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发现多项式核函数是三类核函数中测算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分类结果最接近。运用支持向量机能够有效解决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分类问题,为政府管理这类组织提供决策支持。
通过对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分类,最终落脚点在于对其实施分类管理。完善分类管理机构设置,成立专门的组织管理、决策咨询和业务评估机构。建立注册制与备案制相结合的准入制度,备案制度是对注册制度的有效补充,通过项目登记与报备制度,有助于地方政府规范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在本地区的活动。增强政府监管部门分类管理的执行能力,对活动项目进行合理引导,增加与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沟通和了解,积极推动境外非政府组织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建设。完善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法律法规,颁布并实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构建由地方到重要的多层次法律法规体系。探索政府主导的政商合作多元共治机制,形成政府、社会与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自我治理相结合、多个监督主体共同协调运作的格局。完善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财务审计制度,增加财务监管的覆盖面积,强化财务日常监管。
通过上述研究,论文提出了分类管理的理念及理论框架,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评估指标体系,对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进行评估及分类,并基于分类结果提出加强管理的制度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要有效的管理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必须与这类组织增进互信,引导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加强自身管理,构建激励相容的协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