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心力衰竭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2月-2019年1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住院且资料完整的心力衰竭患者共152例作为心力衰竭组,根据纽约心功能分级分为三组:NYHA II级31例,NYHA III级54例,NYHA IV级67例;同时收集平均年龄与心力衰竭组平均年龄相当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各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T-proBNP、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LVEF)等,并计算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首先,比较心力衰竭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基线资料及NLR的差异,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对心力衰竭诊断的预测价值;其次,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之间基线资料与NLR的差异,通过有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最后,因为NYHA IV级患者视为心力衰竭的终末阶段,这类患者死亡率及再住院率高,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NT-proBNP对严重心力衰竭(NYHA IV级)诊断的预测价值。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心力衰竭组的NLR水平明显升高,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示,NLR对心力衰竭的诊断有参考价值;(2)通过卡方检验和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分析显示:NLR、水平在NYHA II级、NYHA III级、NYHA IV级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心功能的减退,NLR水平升高;(3)Logistic回归分析示:NLR是评价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素;(4)ROC曲线分析示:NLR预测严重心力衰竭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73(P<0.001),95%置信区间为0.625-0.801,最佳截断值为1.38,该值对应的诊断的敏感性为62.7%,特异性为74.1%。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心衰患者NLR水平高于健康体检者,且与NT-proBNP、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NLR可能为预测HF及其严重程度的参考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