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玛丽·巴顿》看盖斯凯尔夫人的伦理关怀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gyues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盖斯凯尔夫人被称作是维多利亚时代描写“英国状况”的一位重要的小说家。1848年她匿名发表了她的第一部小说《玛丽·巴顿》,这部引人入胜,影响至深的小说使盖斯凯尔夫人一跃成为英国一流的小说家之一。尽管许多文学批评家按照阶级分析的方法评价《玛丽·巴顿》,但这部作品中从头至尾都反映了盖斯凯尔夫人对于人与他人和人与自我伦理关系的呈现和思考。文学伦理学是由聂珍钊教授2004年提出的文学批评新方法。李定清博士启发我们可以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这四种伦理关系将文学伦理学批评应用于文学文本批评实践,所以本文就致力于用文学伦理学理论来分析人与他人和人与自我这两种伦理关系,发掘盖斯凯尔夫人的伦理思想及其对当代社会重塑人文精神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贡献。全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了盖斯凯尔夫人的作品和《玛丽·巴顿》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盖斯凯尔夫人的小说《玛丽·巴顿》中所反映出的她对人与他人,人与自我伦理关系的关注,从而提出了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分析这部作品的新途径。第二章介绍了文学和伦理学的联系,聂珍钊教授的文学伦理学理论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李定清博士对伦理学中的四种伦理关系的解释和决定盖斯凯尔夫人伦理关怀的因素。第三章探讨了盖斯凯尔夫人在《玛丽·巴顿》中在人与他人关系上的求善的伦理主张。本文认为她在文本中指出了人们在求善过程中的障碍并表达出通过求善克服这些障碍达到和谐的主张,彰显了她对互助互爱,利他精神,宽容,博爱这些不同形式的善的推崇。第四章探讨了盖斯凯尔夫人在人与自我关系中的求圣的伦理主张,分析了这部作品中四个主人公如何通过理性,自省,悔改之心使道德升华,从而达到人由凡入圣的伦理欲求。第五章结论部分总结全文,指出本文从文学伦理批评的新角度解读了盖斯凯尔夫人对人与他人和人与自我的伦理关怀。最后还提出盖斯凯尔夫人的伦理关怀有助于我们重新思考现代社会人与他人和人与自我的关系,而处理好这两重关系有助于我们现在重塑人文精神,建设和谐社会。
其他文献
学位
《爱玛》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后期一部比较成熟的作品,笔法轻松有趣,情节峰回路转。作为简·奥斯汀的一部代表作,《爱玛》受到了中国读者的欢迎。因此,在中国出现了多个不同
译者主体性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有些学者对译者主体性的理解存在较大偏差,认为译者主体性不重视翻译过程中其他要素的存在,主张翻译研究应转向“主体间性”研究;其中有些学者
学位
绣球花,又名八仙花、紫阳花、七变化、洋绣球、粉团花,原产于中国四川一带及日本。为虎耳草科八仙花属(学名:Hydrangea)落叶灌木,花几乎全为无性花,所谓的“花”只是萼片而已。  中国栽培绣球花的时间较早,在明清时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中都栽有绣球花。20世纪初建设的公园也离不开绣球花的配植。现代公园和风景区都以成片栽植,形成景观。人工培育的绣球花花大色艳,花色有蓝色、白色、紫红、粉红、桃红等色,是一
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 or Projection to Latent Structures,简称PLS)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多元统计方法,可以处理高维、相关度高的海量数据,是一种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本文介绍了PLS的发展历史、算法原理并重点介绍了目前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上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应用领域,包括在石油化工产品中的化学计量学、石油炼制过程监控和故障诊断以及反应动力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