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图腾》中游牧与农耕文化生态价值取向比较研究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nm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狼图腾》是一部以六、七十年代在东乌珠穆沁额伦草原上游牧与农耕文化交流中产生的冲突和影响为背景,以狼为主线的生态主题小说。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语等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扼要介绍了选题原因、目的、意义、研究方法及前沿研究概况等。正文部分: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运用文献内容分析法,依据《狼图腾》主人公的生态文化价值取向主要分为两大类,并分析其跨文化传播因素。第一类,以毕利格老人为代表的额伦草原上的土著蒙古人和以陈阵为代表的北京知青的游牧文化;第二类,包顺贵为首的来自东部半农半牧地区的蒙古人和以李红卫等的北京知青的农耕文化。第二章,解析额伦草原的土著蒙古人、东蒙外来户、北京知青等的生态文化价值取向。土著蒙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以“小命”保护“大命”的意识,并对草原上动植物的利与弊有理性的认识,他们崇尚游牧、避讳放火、反对开垦;东蒙外来户深受汉族农耕文化的影响,将游牧生产视为落后的生产方式,并认为半农半牧的生产生活方式是草原发展的出路,因而比起保护生态更注重动植物的利用价值;以陈阵为代表的知青深受游牧文化的影响,了解并认同“大命”与“小命”的关系和狼对草原生态保护的关键性作用,他们的生态文化价值取向与土著蒙古族的基本相同。第三章,探析额伦草原上因不同生态文化价值取向产生的文化冲突,主要分为:主要冲突(土著蒙古族与外来户的文化冲突、知青和外来户的文化冲突)和次要冲突(土著蒙古族内部因年龄差距导致的文化冲突、知青内部因文化程度差距导致的文化冲突)等两大类。第四章,主要从游牧与农耕文化所处自然环境、地理环境的差异和额伦草原社会生活相关政策(打狼除害活动、大量垦殖活动、盲目增加畜牧量、《定居游牧,人畜两旺》、知青上山下乡活动)以及人口迁移带来的文化影响等三个方面来探究其产生不同生态文化价值取向的原因。运用跨文化传播理论解读《狼图腾》中游牧与农耕文化人际传播中产生的文化冲突得出结论:跨文化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并不限于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传播,而因对方所生长的环境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的话,即使生活在同样的额伦草原上,生产生活中的人际传播也会遭受阻碍。换言之,人不仅属于民族,更是文化的产物。
其他文献
元杂剧作为一门内涵丰富的综合性艺术,它在创作过程中积极吸收了前代叙事文学的优秀传统。根据徐调孚所著《现存元人杂剧书目》一书,笔者统计出现存元杂剧中以唐传奇为蓝本改
《“疯子”沙格德尔》是蒙古族近代文学史上民间文学新发展时期的代表作之一。本篇论文是以塔·武力更整理的故事和讽刺诗—《“疯子”沙格德尔》(1959年第一版)为依据进行文
近年来,冷链物流业在中国逐渐兴起并迅速发展,但发展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冷链资源配置不合理和政府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缺位。从冷链物流参与方之间的道德
1研究目的击剑项目中力量素质是其他素质的基础,是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但是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击剑运动训练中对击剑项目力量特征的认知和研究还有欠缺。本文运用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彭燕郊可谓兼有多重身份。他首先是一位诗人,一位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艺术境界不断超越的“歌德”式诗人;同时,他也是一位散文家、评论家、大学教授、民
本文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中的《汉字等级大纲》所列汉字为研究对象,以汉字形义相依理论为基础,以西安市五所高校的留学生调查问卷为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要“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特色”,“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任务。而今天的中国社会,现代信息技术高歌猛进,社会信息化取得了长足发
李佩甫作为著名的河南籍乡土作家,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众多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本文以李佩甫小说中的“离乡知识分子”为研究对象,在厘清“离乡知识分子”内涵的前提下,将此类
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逐循一定规律。研究和把握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是做好青少年思想工作的前提条件,它也是青年思想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所以研究青少年思想品德形
Chinese ancient literary theory has a long history, to the Qing Dynasty, it entered an important period of sorting and summarizing.In this period, those liter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