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长期以来被忽视的审美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实施美育,有利于促进个体的审美发展,从而获得人格的完满,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具体到语文学科来看,语文学科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深刻人文性,在完成学生语言文字积累和运用任务的同时,还承担着学生情感的熏陶和优秀品质培养的任务。诗歌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诗歌本体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教学过程本身也包含着美的因素,所以在诗歌教学中实施美育非常有必要。小学阶段,正是审美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小学生对“美”有一种天生的需求,诗歌教学美育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和实践中,诗歌教学仍然呈现出一种僵化、固定的模式,美育依旧不受重视、流于形式。针对这一现象,本文用美育相关理论知识作为思想的指导,将美育研究视角对准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课堂,试图把美育思想渗透到小学诗歌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发挥诗歌教学的审美功能,提出一些行而有效的具体诗歌教学美育的策略,以期实现美育理论与诗歌教学实践的结合。全文共分引言、正文、结语三个部分。引言部分交代了文章的研究缘起、研究意义,同时,对美育和语文美育、诗歌教学美育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且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本文主体内容共分为四大章,第一章首先从理论的角度系统阐述“美育”和“语文美育”的相关知识,以此作为整篇文章的理论基础,再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充分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诗歌中蕴含的美育因素,说明诗歌教学实施美育的可能性;第二章立足于诗歌教学的现状,通过对现今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美育的现状的调查,分析美育难以在小学诗歌教学中渗透和实施的缘由,说明小学语文诗歌教学实施美育的必要性:第三章系统地分析了诗歌教学美育实施的依据、原则和条件,为后文实施策略的提出指明方向;第四章具体论述小学语文诗歌教学实施美育的策略和方法,然后立足于完整的语文教学的实践课堂,通过两种体裁的诗歌教学美育案例的呈现和分析,将诗歌美育理论与实际课堂教学进行结合,真正将诗歌教学美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