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性土中大直径筒型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ientalad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直径筒型基础是为适应我国近海地质条件和风机荷载特点而研发的新型基础形式。作用在风力机上的水平荷载通过塔筒等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导致地基基础在承受竖向荷载作用的同时还需承受巨大的水平力和弯矩,传统的承载力计算方法难以确定此种复合荷载作用下大直径筒型基础的地基承载力。地基承载力的破坏包络面法是研究复合加载模式下地基极限状态的有效方法,当荷载组合位于破坏包络面以内时则地基处于稳定状态,反之地基失稳。本文针对复合加载模式下粘性土地基所能达到的极限状态,应用数值计算方法,系统研究了地基的承载力包络面与破坏模式。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基于极限分析理论,莫尔库伦强度理论与刚塑性土体的假定,提出了大直径筒型基础地基运动许可可变速度场的构造方法,从而求得了筒型基础地基竖向极限承载力的上限解。2.研究了土体弹性模量对计算精度与收敛速度的影响,筒型基础筒壁长度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土体的弹性模量对提高计算精度和收敛速度影响显著,随着筒壁长度的增大,地基承载能力有显著的提高。3.得到了不同荷载组合下地基承载力包络线,复合荷载作用下饱和不排水软粘土地基承载力包络线和φ≠0粘性土地基承载力包络线有较大的差异:饱和不排水软粘土地基承载力包络面随着竖向荷载的增大向原点收缩,φ≠0粘性土地基破坏包络面随着竖向荷载的增大先向外扩张,而后向原点收缩。4.系统研究了不同荷载组合作用下地基破坏模式。结果表明:(1)竖向荷载的大小决定了地基的破坏模式,主要包括:表层滑动、浅层滑动或深层滑动;(2)水平荷载造成了地基破坏模式的非对称性;(3)弯矩荷载改变了基础的有效宽度,从而导致了基础底面以下土体中弹性核位置和范围的改变。
其他文献
学位
长期高速列车荷载以及潜在的地震荷载作用引起的风积土地基震(振)陷等病害是高速铁路地基抗震设计不可避免的问题。基于此开展了高速铁路风积土地基震(振)陷变形试验研究和数值模
摩擦耗能型梁柱自复位节点是针对性能化抗震设计提出的一种新型节点。梁柱通过高强螺栓摩擦型连接,并沿梁长方向布置预应力钢绞线。通过对高强螺栓和钢绞线施加预应力为节点
同传统的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相比,新型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梁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具有梁高小,使用性能好,造价省,施工速度快,低碳环保等显著优点,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其中,组合构成
本文依托浙江省杭州某顶管工程,通过理论分析,试验研究,数值分析,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复杂环境下大口径顶管施工对周围土体以及邻近构造物的影响,总结出顶管施工中关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水泥土在工程应用中也越来越广泛。水泥在土体中的加固作用是首要的,能显著的改善土体的力学性能。近年来,随着建筑材料科学的迅猛发展,人类寻求能在
黄土在我国分布广泛,是一种具有独特物质组成及特殊形态特征的土,诸多学者已经对黄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变形强度特性、特有的湿陷变形性及结构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应用
钢框架结构是实际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钢结构之一,由于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相比具有轻质、高强的突出优点,使得钢结构在相同的受力条件下,其截面尺寸要远小于同等受力条件下
当前,随着钢结构应用日趋广泛,人们对钢结构节点的研究也日趋深入。半刚性节点由于其较好的耗能能力而成为众多研究者们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且在工程实际中,完全刚接及理
随着桩基础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桩基础的变形问题、承载力问题以及工程造价也逐渐成为建筑领域中非常令人关注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众多的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对桩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