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增长与集聚是经济活动不可分割的两个根本属性,然而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对于这两者的研究都是沿着各自的轨迹进行。与丰富多样的经济增长理论相比,区域经济集聚的理论显得稀缺而相对不成熟。随着Krugman(1991)开创的新地理经济学的兴起,并逐步进入经济学核心研究领域,将经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属性相互融合的研究更是经济学界必要而迫切的需求。动态外部性理论作为解释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重要理论,强调地区内部技术或知识的外溢是一个动态过程,市场先验性的信息累积会对产业的经济活动和地区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这种外部性的来源,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相同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知识交流与积累产生的外部性被称作MAR外部性(或专业化外部性),同一地区不同产业之间的互动学习产生的外部性被称作Jacobs外部性(或多样化外部性),同一地区相同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产生的外部性被称作Porter外部性(或竞争外部性)。关于这三种外部性是否存在以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否显著,近年来不少学者对美国、欧洲以及亚洲各国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然而结果却大相庭径。本文从区域聚集外部性视角出发,根据国内外有关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作用的研究成果和分析方法,基本延续了Glaeser (1992) & Henderson (1994)的研究方法,参考De Lucio (1998)的模型架构与变量设置,以工业产值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以含有资本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作为基本模型,并设置内生性的技术变量,衡量三种外部性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性影响。本文使用的是2000-2009年间长江三角洲地区两省一市制造业129个三位数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实证模型探讨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集聚外部性的来源,以及专业化外部性、多样化外部性和竞争外部性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MAR外部性与Jacobs外部性同时存在,即知识和技术的外溢来源于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的交流以及不同产业之间的学习,而Porter外部性影响不确定,产业内部的竞争短期内对增长有利,但从长期来看对增长有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