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ormulation: Improving Accuracy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bx1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在英语写作中使用纠正性反馈的研究很多。在众多提出的纠正性反馈策略中,人们认为重述法是最有潜力给学习者提供机会使其注意到原作和重述过的写作之间的差异。然而,重述法的有效性还是不确定的。因此,本研究将略作改动过的重述法应用于中国的英语写作教学。本研究关注在大学英语写作中,重述教学是否有助于词汇和语法准确性的提高这个问题。   西南大学两个班的68个大学生(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参加本次实验。一个班为实验班,在写作课上接受重述法教学。这个班的30个学生被选为实验组受试。另一个班充当受试班,接受非重述法的(传统的直接纠错)写作教学,相同的,抽取30个受试形成控制组。   实验前,这两组受试参加议论文写作的预测试,语法和词汇前侧。试验后,参加语法和词汇的后侧。三个评分员对受试议论文写作的表现进行评分,测试的数据用K个相关样本非参数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或者协方差分析进行分析。   根据议论文测试的结果,每个组的受试被分成两个水平:优生和差生。前侧结果显示,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语法和词汇使用上没有差异,两组优生之间也没有差异。但是,两组的差生之间有差异。除此之外,两组的老师一样,教材一样,授课时间长度相同。   后侧结果表明重述法教学确实比非重述法(直接纠正)更能有效的提高中国大学生语法和词汇使用的准确性。再者,对优生而言,重述法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教学工具,而对差生而言,他们也从重述法中获益但他们的提高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的发现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教学意义。理论上,发现新的证据支持注意假说。教学上,结果暗示教师应该在重述法中设计更多的提升注意的任务以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践重述法的关键是教师应该培训学生如何注意到他们写作文本与教师重述过的文本之间的差异,尤其是对于差生。
其他文献
文学翻译和文学创作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涌现出了一大批创作和翻译并举的作家兼译家,如鲁迅,茅盾,郭沫若,林语堂等,他们为西方先进思想文
199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是美国当代最伟大的黑人女作家之一。《慈悲》是她的第九部小说,也是她的最新力作。在这部小说中,莫里森运用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叙事
典故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讯息,唐诗中典故的丰富运用为其带来厚重的文化积淀。因此,如何翻译唐诗中典故不仅是中国古典文学翻译的课题之一,更是传播中国特色文化的重要途经。
雷霆超出生于1915年10月1日,是一个亚裔美国文学的开拓者之一。他唯一一本出版的小说是《吃一碗茶》,广受亚裔美国作家、评论家的好评。雷霆超的《吃一碗茶》是第一部真实描写
英语核心句式是英语中最为基础的句式类型,其它句式都是由英语核心句式转化而来的,因此英语核心句式成为英语学习以及教学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传统语法确定了英语基本句子成分以及总结了英语核心句式的类型。Quirk将英语核心句型分为SV、SVO、SVOO、SVC、SVOC、SVA和SVOA七种类型。Alexander,Huddleston&Pullum将英语核心句型分为五种类型:SV、SVC、SVO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