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新西兰白兔第4腰椎上终板钻孔、种植人型结核杆菌H37Rv标准菌株,构建新西兰兔脊柱结核模型,为脊柱结核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提供动物模型;并通过影像学、病理学、细菌学来评价,探讨提供新西兰兔脊柱结核模型成功率的相关方法。方法42只新西兰兔分为三组,实验组20只,对照组20只,空白组2只。弗氏完全佐剂注射至新西兰兔颈根部背侧皮内,1个月后在已致敏的新西兰兔的腰4椎体上方近椎间盘处钻孔,以明胶海绵填充,实验组内注入浓度为5mg/ml的结核杆菌混悬液0.1ml(菌量为1×10~7CFU/ml);对照组内注入液体培养基与生理盐水混合液0.1ml。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术后观察实验兔一般情况,并于术后4w、8w通过影像学、组织病理学、细菌学培养等方法评价来证实新西兰兔脊柱结核模型成功率。结果术中除实验组内1只实验兔因麻醉时空气栓塞致死外,其余37只实验兔手术顺利。实验组内4只出现消瘦、纳差等症状;1只实验兔于1个月后进食不佳,五天后死亡;1只实验兔于术后49天死亡,解剖发现胸腔内有大量脓液,肺脏表面弥散大小不等结节。其余实验兔活动好,精神及进食好,术后2月15只实验兔存活,存活率为88.2%(15/17)。对照组内20只实验兔有1只术后麻醉未恢复当日死亡。1只兔术后进食、饮水不佳于术后第13天死亡。其余18只兔术后平稳,进食良好,体重无明显变化。术后2月18只实验兔存活,存活率为94.7%(18/19)。空白组内实验兔活动好,精神及进食好,2月2只实验兔存活,存活率为100%(2/2)。实验组内实验兔在腰椎感染H37Rv标准结核杆菌后,兔椎体骨破坏于术后4w即被发现。术后4w X线观察阳性兔8只(8/17),8w阳性兔10只(10/15)。术后4w重建CT观察阳性兔15只(15/17),8w阳性兔为15只(15/15)。术后4wMRI观察阳性兔为13只(13/17),8w阳性兔15只(15/15)。对照组内所有实验兔术后8w内未发现椎体骨破坏。术后8w在麻醉下解剖实验组内实验兔,见所有实验兔伤口愈合良好,无皮肤窦道形成。12只实验兔腰大肌无脓肿,剥离椎前肌与椎体粘连后,未见椎体上端孔洞,可见椎间盘前方纤维环颜色发暗、凹陷,椎体骨质改变,椎间隙略变窄(正常椎间盘纤维环为瓷白色,膨隆感)。其中3只腰大肌有0.5cm~1.0cm脓肿,为黄白色,脓肿内有砂砾样感。椎旁软组织有肉芽组织生成。见2只实验兔L3-4椎间盘与上下终板粗大,凸向前方,明显骨质破坏。取病变椎体、肉芽组织和脓肿行病理检查,HE染色发现有死骨、大量炎症反应,淋巴细胞浸润、类上皮样细胞或坏死灶等形成,但无多核巨细胞反应和典型的结核结节形成。实验组内兔椎旁肉芽组织匀浆后通过自制罗氏培养基培养,6w内有73.3%结核分枝杆菌生长。通过影像学、大体观察、病理学和细菌学培养,综合评价新西兰兔脊柱结核模型成功率为88.2%(15/17)。结论新西兰兔经过弗氏完全佐剂致敏,在兔脊柱椎体局部种植适当剂量的H37Rv结核标准菌株,通过影像学、组织病理、细菌学等检查证实,能够构建出与人类脊柱结核的病理变化相似的兔脊柱结核模型,为脊柱结核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