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政府越来越重视社会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作用,因此,社会组织也将更广泛地承担政府职能的转移。但在现阶段,社会组织面临着资源少、信誉低、能力薄弱等诸多困难,社工人员也存在就业困难、工资低、职业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总之,目前的非营利组织在数量和服务能力等方面还不能充分承担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转变。那么如若社会公益资源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社会公益活动通过市场运营机制提供经济支撑,也就是说在公益创投中投资者与被投资者之间是一种合作关系,出资者和受资者两者通过签订合约确立合作关系,商业化的合作关系能够催生新的公益服务模式以及提高公益组织的专业能力,同时也为企业注入公益品牌,为企业塑造正面健康的公益形象,来获得企业对项目的场地和资金支持。这种“公益市场化”的模式是否可靠有效,在加入企业参与后,如何在公益和商业的矛盾之下权衡利弊,达到二者适应性平衡。本文以促进公益性项目的持续发展为宗旨,先通过对Z项目的过程、结果分析其影响力,寻找未能持续的各种现实局限因素,再通过对上海市公益创投项目中诸多社会组织的运营实践分析,资料收集,分析成功的可持续项目之运作模式,寻找其中价值循环的过程,再以“O2O”公益平台为例,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和不足。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依据研究背景来确定研究主题,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找出研究者已有的观点和存在的不足,以此来确定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并指出文章的创新点和可能存在的不足。首先理清了本文中所涉及到的概念和相关理论,给文章的后续起铺垫作用。第二章,首先介绍上海市公益创投发展背景现状,再通过对政府主导的Z项目对服务对象赋权增能的总体过程研究。主要将项目总体赋权过程进行叙述,从个体层面到人际关系层面再到社会环境层面,阐述项目对弱势群体的全方位赋权,并通过项目结果评估探讨其不具有可持续性的原因。第三章,查阅资料寻找近年上海市成功持久的公益创投项目,分析其可持续发展的原因,然后针对“O2O”公益平台这种新型公益模式,利用参与式观察及访谈,全方位的分析平台构成要素,运作模式,再分析案例在赋权三层次的表现。第四章,寻找项目不断发展内部的循环利益增值关系,通过价值循环的过程总结出公益项目可持续的内外部原因;此外,总结赋权理论的缺陷并指出理论发展。第五章,市场化下公益项目的赋权对策建议。研究理论方面的发展探索;通过参与公益平台观察分析整个运作模式,尝试性的提出在当下环境中“公益市场化”易出现的漏洞和不足,给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