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大鼠体内骨缺损模型中,对自制不同比例丝素蛋白复合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 DBM)骨修复情况进行评价分析材料与方法:1.材料制备:①丝素蛋白制备:将家蚕丝脱去丝胶蛋白溶解为溶液冻干;②DBM的制备:将SD大鼠尺桡骨及股骨干的皮质骨经深低温后制成颗粒状;③复合材料的制备:将丝素蛋白与DBM以不同浓度比例共混得到实验材料(DBM含量:0%、10%、20%、40%、80%)。2.实验方法:①分组情况:随机抽取72只8周龄雄性SD大鼠,分别编入不同浓度比例的丝素蛋白与脱钙骨基质复合材料中,A组(不含DBM)、B组(含10%DBM)、C组(含20%DBM)、D组(含40%DBM)、E组(含80%DBM),F组(空白对照),每组12只;②缺损模型制作:在大鼠桡骨中段应用线锯,制作5mm大段骨缺损模型;③材料植入:将各组材料制作成长约5mm宽约1.5mm的长方体植入到大鼠缺损模型中;④检测方法:在手术后二、四、八周,行X线片检测;摄片后,将模型缺损区取出进行大体观察,HE染色、Masson染色、两种免疫组化(Osteocalcin,Collagen I)并进行粘连程度、影像学及免疫组化评分以评估骨缺损愈合情况,利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统计方法来分析各组间骨形成的差异性。结果:1.大体观察后应用Hiteheock粘连程度分级评分并做统计分析:在相同时间点各组间粘连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各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应用Lane-sandhu X线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各时间点D、E组评分较其余组评分高(P<0.01),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3.对两种免疫组化(Osteocalci、Collagen I)进行评分并统计分析,经过本实验观察,骨钙素在四周时阳性反应明显,且D、E组阳性颗粒面积与A、B、C、F组有明显差异(P<0.01)。经过本实验观察,Ⅰ型胶原在四周及八周阳性反应较明显,D、E组阳性面积较其余组有明显差异,且在四周时,D组优于E组(P<0.01),而八周时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丝素蛋白复合脱钙骨基质修复材料有较好的成骨能力。2.在一定范围内,丝素蛋白复合脱钙骨基质修复材料随脱钙骨基质比例的增加,成骨性能会逐渐增强。3.丝素蛋白与脱钙骨基质比例为6:4(40%DBM)时成骨性能较好,再增加脱钙骨基质的比例并不能提高其成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