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触测量是一种常见的在体测量方式。在测量过程中,接触压力的变化会影响漫反射光谱的稳定性,从而对测量结果造成干扰,影响建模的效果。为了削弱人体抖动等带来的接触压力波动对漫反射测量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MC(Monte Carlo,MC)模拟分析了接触压力导致的漫反射光强的变化,确定了适合测量的接触压力范围,并通过在体实验对其进行了验证。首先,对人体皮肤与探头接触受力形变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了皮肤受力后的形变,并通过人体实验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在较小接触压力范围内(<10 kPa),随接触压力的增加,人体皮肤组织厚度变化量线性增加。当施加10 kPa接触压力时,厚度应变平均为2.5 mm。不同接触压力下的形变数据为MC模拟皮肤模型的设置奠定基础。其次,基于MC程序模拟不同接触压力下的漫反射光强。发现随接触压力的增加,漫反射光强随之增加。分别考察了接触压力导致的组织形变、吸收和散射导致的漫反射光强,阐明了组织形变、吸收效应和散射效应对光强的影响和机理。结果表明,光强随接触压力增加表现为三个阶段,在5-7 kPa范围内,光强随接触压力的变化较小,是适合测量的接触压力范围,该压力范围内,吸收、散射和形变的共同作用使光强保持稳定。最后,搭建了人体近红外光谱检测系统,开展在体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施加10 kPa接触压力后,皮肤组织在6 s后达到稳定状态;随着接触压力的增加,漫反射光强随之增加,且表现出明显的三个阶段,与模拟结果一致;在5-7 kPa的压力范围时,漫反射光强信号的变异系数最小,光谱信号最稳定,是适合测量的压力范围。通过三名志愿者的OGTT(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实验,分别对不同接触压力下的漫反射光谱数据与血糖测量值建立偏最小二乘模型,结果表明6 kPa接触压力下的建模效果最好,交互验证的校正标准偏差小于1.0mmol/L且相关系数R大于0.9。初步验证了6 kPa接触压力是适合近红外血糖测量的接触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