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压式R134a气液两相喷射器性能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jf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液两相喷射器是利用高压蒸汽抽吸低压液体,经激波升压过程实现压力提升的升压装置,升压过程中无需额外能量输入,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不易泄露等优点,逐渐被应用于低温有机朗肯循环中,取代耗功较大的升压泵,实现能源利用率的有效提升。气液两相喷射器升压过程中涉及复杂的相变和激波过程,在目前已经建立的一维喷射器模型中,对这两个因素的考虑较少,使得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偏离较大。为此,本文作了如下工作:1、针对混合过程中涉及的相变、激波过程,建立升压式气液两相喷射器一维模型。选用环保、沸点低的R134a为工质,基于MATLAB平台编写计算程序,采用迭代算法计算升压式R134a气液两相喷射器的内部轴向压力和出口喷射系数。计算过程中,调用REFPROP软件计算工质的热物性。2、分析R134a气液两相喷射器的出口压力、喷射系数和混合室阻力随入口参数和混合室几何结构的变化。为分析混合室喉部的激波强度,引入混合室喉部激波前后压力变化值,分析其在不同工况下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入口主蒸汽压力升高2.5MPa,出口压力约升高0.04MPa和0.08MPa,喷射系数分别降低6和3.6;主蒸汽温度升高35K,出口压力约降低0.1MPa,喷射系数分别升高5.1和3.0;引射液体压力升高0.3MPa,出口压力分别升高2.63MPa和2.73MPa,喷射系数分别降低22和22.26;入口引射液体温度升高23K,出口压力约降低了 1.78MPa和1.86MPa,喷射系数分别升高18.09和18.26。即主蒸汽参数对喷射器性能的影响有限,而引射参数的影响较大。在两相喷射器的设计计算和稳定运行中,针对入口初始参数对升压性能和喷射性能的不同影响,选定合适的入口工作蒸汽压力和温度、较高的引射液体压力和比较大的引射液体过冷度,保证升压性能和喷射性能的最优化。3、由升压式气液两相喷射器的性能分析结果,建立升压式R134a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热力学模型,研究系统的热效率和(?)效率随升压式R134a气液两相喷射器引射液体参数的变化。引射液体压力升高0.2MPa,系统热效率分别升高了 2.0%和1.78%,系统(?)效率分别降低了 10.45%和11.28%。即引射液体压力的提升有益于系统热效率提升,并能够保证喷射器的稳定运行,但同时引射液体压力升高亦会使得系统的不可逆损失增大,(?)效率较低。对于单级抽气喷射系统,由于喷射器的工作特性限制,单一地通过调节引射液体压力对系统性能进行优化的可能性有限。本文研究结果,为气液两相喷射器和升压式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了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对于一维一阶线性常系数双曲型偏微分方程组所描述的系统,可以将Laplace变换作用于其它间变量而得到带参数的以时间为独立变量的常微分方程系统。这是一种将高难度问题化的为低难度处
提出了一种旋转不变空时编码方法,可以有效地克服多天线系统采用相干解调时引入的载相位模糊.讨论了旋转不变空时码的原理和设计准则,针对QPSK调制给出了不同状态数的90&#176
应用钛宝石可调谐脉冲激光,在波长为691nm、脉冲宽度为10ns的条件下,研究了新型富勒烯叠氮乙酰氨衍生物(N-acetamide1,2-dihydro-1,2-aza-fullerene[60])的光限幅特性。
介绍上海轨道交通明珠线苏州河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
构造了第I种强度不等的非对称三态叠加多模叠加态光场│ψ1^(ABC)>q。利用多模压缩态理论,讨论了态│ψ1^(ABC)>q的和二正交分量即电场分量的高次和压缩(N次方H压缩)特性。结果
隧道(tunnel)技术是互连网从IPv4向IPv6过渡时期的重要技术,手工配置隧遁的效率不能适应IPv6网络快速发展的需要,隧道代理 (Tunne Broker)是实现隧道自动配置和管理的一种方法。隧道代理模型具有通用性和可控制性
对办公用户而言,Word和Excel是太常用的办公文档处理软件了!这两个同为微软Office办公软件下的组件,都有一个不被大家注意的自动缩小字号的功能,本文就将它揪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从降低风荷的角度,设计了大型射电望远镜的悬挂原舱体外形及舱内框架支撑结构,对馈源悬挂系统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静力分析,结合优化方法,联立迭代求解了馈源舱体的位置、姿态、悬
本文从莫育俊等人提出的天线共振子模型理论出发,计算了金属锌的SERS增强特性。
绿色住宅能改善我国居民居住质量,降低住宅建筑能耗,代表了住宅建筑的发展方向。同时,绿标认证是推动我国绿色住宅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保障绿色住宅质量、规范和引导绿色住宅市场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虽然发展绿色建筑已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然而我国住宅市场上绿色住宅占比仍然较低,绿标认证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绿色住宅市场发展的作用,绿色住宅也始终处于“推而不动”的尴尬局面。房地产开发企业自发认证动力不足,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