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挝作为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的一个内陆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能源源不断得为国外市场提供初级产品并需要从国外进口本国无法生产的技术密集性工业制成品。在发展中国家当中,中国作为最大经济体,其经济增长形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外出口,而国内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大宗商品原材料和高新技术等则靠国外进口。2015年老挝正式加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老双方建立起友好共赢的经贸合作关系,老挝与中国和东南亚的贸易合作更为密切。国际经贸合作不仅体现在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总量、贸易地位和贸易结构等方面,还体现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贸易往来的便利化程度,贸易便利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扩大交易总额以及提高交易效率。因此,笔者在贸易便利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文献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将老挝和中国的贸易便利情况进行对比,从而得出老挝提高贸易便利化的政策建议。本文首先明确贸易便利化的定义,接着对前人关于贸易便利化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从模型研究、测评体系研究、经济效益研究以及关于老挝贸易便利化研究等方面进行分类总结,进行简单评述。然后对老挝和中国贸易便利化进行定性对比分析,分析主要涉及老挝和中国的国际贸易概况、物流运输情况、海关情况和贸易便利化所面临的相关问题。通过分析结果,本文认为中国在海关建设和口岸建设上的大力投资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中国的贸易便利化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口岸建设失调、政策透明度低、海关环境复杂、高技术人才缺失等问题。相较于中国,老挝在贸易便利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更为严峻。老挝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处于萌芽发展阶段的电子商务、效率低下的政府管理以及高腐败政府等都给贸易便利化建设道路上设置了门槛。笔者参照wilson对贸易便利化进行测试评估体系,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通过建立贸易便利化评估体系,计算出中国与老挝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其分析结果显示出总体上中国贸易便利化水平高于老挝,老挝方面在规制环境和海关环境上的表现更优于其在电子商务以及口岸建设上的表现;而中国方面,贸易便利化效率最高的部分表现在口岸建设上。最后本文通过对老挝在贸易便利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性的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