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太原市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生命质量状况,探讨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深入研究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生命质量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开展具体工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为进一步研究老年人的相关问题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运用SCL-90量表和SF-36量表对太原市六个城区的1028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基本人口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两样本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个样本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重逐步回归方法,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生命质量的关系探讨采用典型相关分析。结果:太原市老年人心理健康总分为130.65±38.2,其中,强迫症状在9个维度中得分最高(1.66±0.54),恐怖得分最低(1.30±0.49)。和全国常模相比,除抑郁、焦虑以外,其他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躯体化、强迫症状、恐怖、精神病性得分高于全国常模,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得分低于全国常模。老年人生命质量总分为121.75±17.48,其中,生理功能在8个维度中得分最高(82.14±22.56),总体健康状况得分最低(59.51±20.34)。和普通人群常模相比,量表各个维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活力和精神健康得分高于普通人群常模得分,其余6个维度的得分均低于普通人群常模水平。和65岁及以上人群常模相比,除情感职能以外,各维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得分均高于65岁及以上人群常模。不同的基本人口学特征、行为生活方式、人际关系、躯体健康状况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生命质量水平均有差别。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为自理能力、每周锻炼次数、与子女关系、每日睡眠时长、文化程度、三餐规律程度。影响老年人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为自理能力、每周锻炼次数、年龄、吸烟状况、生活区域、养老模式、与子女关系。典型相关分析得知,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生命质量之间确实存在比较显著的相关性,即心理健康状况越好,生命质量水平越高。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太原市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一般,其中强迫症状问题突出。自理能力越高、每周锻炼次数越多、与子女关系越好、每日睡眠充足、文化程度越高、三餐越规律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太原市老年人生命质量水平较高。自理能力越好、每周锻炼次数越多、年龄越低、吸烟越少、生活在城市、居家养老、与子女关系良好的老年人生命质量水平越高。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生命质量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即心理健康状况越好,生命质量水平越高。因此,老年人应不断改善自身躯体健康状况,减少慢性病和伤残的发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形成科学的行为生活方式。同时,政府和社会应当完善老年人相关服务,关注特殊老年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