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采用独特的氯化原位接枝的方法对聚丙烯(PP)进行接枝顺丁烯二酸酐(MAH)的改性,氯气作为接枝反应的引发剂和终止剂,MAH和Cl同时被引入PP大分子链上,产物被命名为PP氯化原位接枝MAH(PP-cg-MAH)。此反应中,由于氯气持续通入,使得大分子自由基不断产生,同时链终止也经常发生,使其反应过程有独特性,产物也具有独特的结构与性能。本论文主要探讨在氯化度非常低的条件下(小于5%),通过改变氯化原位反应过程中的各个影响因素,对聚丙烯进行改性。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高分子的粘均分子量(Mη)、接枝共聚物中的凝胶含量(GC)等测试方法研究不同反应条件下PP氯化原位接枝MAH的分子结构,并推测此反应体系中PP氯化原位接枝MAH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氯化原位接枝体系中,MAH接枝到聚丙烯大分子之前,聚丙烯大分子自由基基本不发生β降解反应。接枝到大分子上后,MAH自由基可与氯气直接发生终止反应,使聚丙烯分子量得到保持,最大程度的限制了分子链的β-降解。通过改变反应过程中PP的预处理方式、原料聚丙烯的粒径、反应温度、单体的加入量以及氯气的流量等,测定产物的接枝率,探讨接枝率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到较佳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10℃,MAH加入量3份,氯气流量14.4mmol/min,此时接枝率可达到1.3%,接枝效率可达43%。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X射线衍射(XRD)、偏光显微镜(POM)研究接枝共聚物聚集态结构,力学性能及动态力学热分析(DMA)测试考察接枝共聚物性能。所得结果与聚丙烯相比,接枝共聚物对聚丙烯性能的变化不是很显著,基本能保持聚丙烯原有的物理机械性能。通过SEM观察,证实PP-cg-MAH/PVC相容性比PP/PVC相容性好,聚丙烯极性得到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