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成年犯社区矫正是一种非监禁化的刑罚执行措施,能够起到教育改造,帮助未成年犯重返社会的作用,因而在各国均开展了普遍的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实践。我国从2003年起开展社区矫正实践,其中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工作是社区矫正实践中的重点内容,从已经开展的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实践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能够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但是在未成年犯社区矫正评估体系的构建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以完善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为视角和出发点,针对相关问题展开研究和论述,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着重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研究目的和现实意义,强调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完善的必要性,以及当前相关研究的概况、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点。第二部分“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的理论依据”,该部分首先对社区矫正制度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梳理,明确了社区矫正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点,为后续研究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其次,从监禁刑的缺陷、谦抑保守的刑法精神以及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等角度论证了完善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的必要性;最后,从有利于未成年犯改造、有利于避免交叉感染、有利于未成年犯重归社会的角度,进一步论证了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的优越性以及完善它的必要性。第三部分“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的现状与问题”,该部分首先从立法实践和司法实践两个角度对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的现状展开了分析,梳理了自2003年以来我国开展社区矫正制度的各种立法和司法实践;其次,通过深入分析,指出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相关法律规范尚不完善、社区矫正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社区矫正群众基础较为薄弱、矫正评估体系亟待建立等。第四部分“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的改进和完善”,该部分首先对域外国家和地区的社区矫正实践进行了考察,认为其专业性强、组织完备以及注重后续是这些国家社区矫正制度取得成功的关键,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其次,在借鉴吸收域外先进经验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几个原则,即社会参与原则、区别对待原则、以人为本原则等;最后,针对第三部分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解决建议,例如制定专门的社区矫正法、加强矫正专业队伍建设、夯实社区矫正的群众基础、完善评估体系和加强监督跟踪体制等等,以期能对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的改进和完善做出一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