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丝绢纺下脚的再生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hbhsz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服用需求的增长、我国蚕丝加工工业也随之迅速发展,绢纺副产物的深度加工与开发利用日益被人们重视。由于丝素蛋白无毒、无致敏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这类材料已逐步应用于化妆品、医疗用品等领域。近年来,聚吡咯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医疗领域显示出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以绢纺废丝下脚再利用为出发点,首先研究酸、碱、氧化剂用量对这类下脚的影响,从而将实验处理丝、绢纺厂得到的绢纺脱胶后原料、绢纺下脚短纤维三者进行对比,探讨这类下脚可纺的最佳纺丝参数;为了克服聚吡咯本身力学性能不佳,不易成型等的缺陷,将制得的再生丝素纤维做为基体和聚吡咯聚合,探讨各类因素对聚合后再生丝素纤维电导率的影响。本文通过改变处理时间、p H值、氧化剂用量等关键因素,采用能够定量分析两个参数联合作用效果的方差分析方法,重点探讨酸碱性、时间、氧化剂用量,特别是考察因素之间交互作用对丝素纤维强伸性能的影响。以酸/盐溶解体系制备三种丝素溶液,实验处理丝以18%:6%的丝盐比例溶解后,可以立即纺丝;绢纺脱胶后原料、绢纺下脚短纤维须以24%:4%的丝盐比例制备纺丝液,静置24 h后方能纺丝,以上两种原料最终制得的再生丝素纤维经过牵伸处理以后力学性能均有很大的提高,断裂应力分别达到117.5±8.9 MPa,78.1±6.7 MPa;断裂伸长率分别达到49.5±7.5%,42.0±3.8%。在制备丝素/聚吡咯(p Py)复合导电纤维时,处理时间、Fe Cl3浓度、反应温度等都对电导率有很大的影响。研究表明,将再生丝素纤维浸泡于浓度为0.6 mol·L-1的Fe Cl3溶液处理10 min,干燥后,采用化学氧化法在5℃的环境下与吡咯反应12 h,可以制得电导率为0.089 S·cm-1的复合导电纤维。本文研究表明,绢纺下脚的利用不仅通过回纺形成再生丝素长丝或绢纺原料纤维,还可以使其赋予导电等特殊功能,实现高附加值的循环再生利用。
其他文献
浆纱过程是纺织工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浆纱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纺织工序,所以要尽可能的准确控制浆纱过程,确保所得到的浆纱质量都在可接受范围之内。而在浆纱过程中,
本文结合给我院提供产品的外包方单位的行政及管理特点,对外包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在外包方选择、外包过程管理及外包方考核中存在的不足,从细化外包方准入制的审核、
正常的骨代谢是成骨细胞行使的骨形成与破骨细胞行使的骨吸收的一个动态平衡过程。当这个平衡失调,骨吸收大于骨形成时,就会导致骨质疏松。目前研究发现,骨桥蛋白、骨涎蛋白
近年来桥梁工程中钻孔灌注桩的运用日益广泛,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钻孔灌注桩一般采用回旋钻机或冲击钻机进行成孔作业,而旋挖钻机则是近年来在钻孔灌注桩
结合在京沪高速铁路天津特大桥钻孔桩的施工经验,阐述了旋挖钻的钻孔原理、钻孔施工工艺、成孔检测和常见的钻孔异常情况的处理,提出旋挖钻机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以期提高旋
双组分纺粘纤维加工技术是双组分纺粘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的突破点,而牵伸工艺是双组分纤维加工技术的核心。目前纤维牵伸的两种主流方式是刚性握持的罗拉牵伸和柔性握持的气流
外包过程是指一个组织已识别为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要,但选择由外部组织所承担的过程。组织应对外包过程进行控制,控制的方式依赖于外包过程的重要程度、有关的风险及供方实施外
为了探讨四川盆地海相大气田或气田群的成藏条件,利用构造、岩相等方法综合分析了印支期古隆起和加里东期古隆起对海相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四川盆地海相气田勘探由找背斜构造
芳砜纶纤维是一种耐高温阻燃芳香族合成高性能纤维,具有十分优异的耐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良好的电绝缘、耐腐蚀、耐辐射和化学稳定性能,已被用于防护制品、过滤材料、电绝缘材料
紫色杆菌素(violacein,Vio)是由微生物产生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属于吲哚衍生物,由两个色氨酸分子氧化缩合而成。具有抗原生动物、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本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