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的实践主体性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mugua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把主体性局限于精神领域,抽象地研究主体性:哲学家排除实践去探讨认识;道德学家从人的本性中寻求道德的根据;美学家不是从人的实践中寻找审美意识;而社会学家则力图从人的欲望和目的中探求社会发展的动力。马克思发展了主体性理论,对主体性理论有极为深广的拓展:在他的哲学中,主体性远远不只是囿于精神的层面,主体性已走向现实,澄明了对实践的依赖,“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包括到事物的完满的‘定义’中去。”在马克思那里,主体性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思辨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生成论问题。实践对主体性是一种到达,主体性对实践是一种趋赴,主体性是人的实践不可分割的部分。主体性问题本质上是实践的问题。 主体性“一个本身自由的理论精神变成实践的力量,并且作为一种意志走出阿门塞斯的阴影王国,转而面向那存在于理论精神之外的世俗的现实。”于是,哲学的内在的自我满足及关门主义被打破了,那本来是内在之光的东西,就变成转向外部的吞噬性的火焰。于是,世界的哲学化同时也就是哲学的世界化。这样一来,实践主体性“永远具有一个双刃的要求,其中一面针对着世界,另一面针对着哲学本身。” 由上可以得出结论:主体性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生成、发展、呈现的,而实践本身也是主体性存在的形式和呈现的过程;简而言之,形而下的生成生发着形而上的蕴味。
其他文献
“地理环境决定论”长期以来被批判,这一批判在经济实践中产生极大负面影响。环境被破坏,人类的生存空间被肆意蹂躏,从而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明确,“地理环境决定论”有
该文对英国思想家亚当·斯密的道德哲学理论特别是他在《道德情操论》一书中所创立的伦理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该文最后的结论是,第一、斯密是一个出色的伦理学家,虽然他
马克思创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初衷就是要能够变革世界,这与以往的哲学只关注对世界的解释有着本质的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实践性特征和开放性特点,为其实现中国化、大
现代女性对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的选择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现代女性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中国女性对自身角色的定位是在历史比较中逐步形成的。作为现代女性的代表,知识女性在
学位
学位
宋明理学是一种哲学,同时又是理学家真诚的人文信仰。一般地讲,信仰是指人们对自身生存主张具有决定意义的存在或观念体系的确信、尊崇,并奉其为行为的准则。近几年,信仰的缺
本文对海德格尔生态伦理精神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在海德格尔的思想中,只有存在才是万物最源始的根基。在存在的背景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全新的定位。一方面,海德格尔将自然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