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脉灸治疗老年男性高血压(阴阳两虚型)的临床研究

来源 :山东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3986993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督脉灸干预治疗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阴阳两虚型)的疗效观察,为其控制血压、改善中医证候及症状提供有效的客观依据。
  方法: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并自愿参与研究的原发性高血压(阴阳两虚型)患者共计60人,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按入组前服药习惯继续常规口服降压药治疗。治疗组在按入组前服药习惯继续常规口服降压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督脉灸治疗。督脉灸选择的穴位以督脉的穴位为主,施灸部位为百会穴、大椎穴、至阳穴、命门穴四穴。督脉灸每日进行一次,每次持续约30min,持续治疗6周。通过对两组为期6周的干预观察,及时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及血压变化情况,并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经过6周干预观察后,结果表明督脉灸具有一定的降压效果,有利于辅助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病(阴阳两虚型)患者在原有降压方案的基础上更好的改善血压水平。督脉灸4周后,治疗组收缩压较自身治疗前下降明显,并在第6周时与对照组收缩压水平比较有显著差异,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虽无明显变化但整体水平稍有下降;舒张压方面,两组患者虽未产生明显的变化,但治疗组患者的舒张压较为平稳且有所降低。说明督脉灸对于辅助改善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有明显的作用,患者可能需要在一段时间内坚持治疗才能看到明确疗效。患者欲达到预期降压效果需要一定的治疗周期,患者需持续规律施灸。治疗组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有效率为46.67%,而对照组有效率为6.67%。
  结论:督脉灸具有一定的降压效果,有利于辅助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病(阴阳两虚型)患者改善血压水平,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自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在家自行操作方便,依从性高,易于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以自血疗法联合中药养血息疹饮作为治疗方案,观察该联合疗法治疗气血亏虚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探寻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的中医综合疗法。  方法:选择60例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且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2组。治疗组应用自血疗法联合口服中药养血息疹饮,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疗。两组均以7天为1个疗程,共进行4个疗程的治疗及观察。分别记录两组患者
目的:观察中医经方序贯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哮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清白介素37(Interleukin-37,IL-37)水平的变化,探讨中医经方序贯疗法治疗该病疗效机制,进一步体现中医药治疗哮喘的优势,为日后哮喘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中药1组(经方序贯疗法+西医常规疗法)、中药2组(射干麻黄汤+西医常规疗法)、对照组(西医常规
学位
目的:探讨苍附导痰丸加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痰热型PCOS-IR的临床疗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提供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方法:将60例PCOS-IR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采用苍附导痰丸加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共30例,对照组单纯二甲双胍治疗,共30例。连续治疗3个周期。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中医症状改善情况及BMI、排卵、性激素、糖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苍附导痰丸加味联合二甲双胍
目的:通过分析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和股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FA-IMT)在闭塞性动脉硬化症(ASO)中的变化特点,探讨二者与ASO的相关性以及二者对ASO的诊断价值;同时通过分析二者的在ASO不同中医证型中的变化特点分探讨二者与ASO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方法:研究一选取符合标准的ASO患者189例作为观察组,68例体检者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人群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吸烟史、糖尿病
目的:从NF-κB炎症通路阐明PCOS痰湿证的发病机制,探讨启宫丸对PCOS痰湿证介导的NF-κB炎症通路相关效应分子——P-IκBα、IKKβ、脂多糖(LPS)以及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的影响,以期为中医药治疗PCOS痰湿证提供新的作用靶点,为该领域提供有力的理论和临床支撑。  方法:拟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山东省中医院生殖与遗传中心就诊的PCOS患者及同期内分泌
目的:本研究一方面通过数据挖掘的方式统计并分析肾阴虚型经间期出血的临床用药规律,为该病的中医药治疗及本研究临床研究部分提供用药依据。另一方面通过对60例肾阴虚型经间期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探讨安坤止血方的临床疗效,评估该方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以便广泛应用于临床。  方法:1.文献研究部分:本研究收集1994年11月-2018年12月有关中医治疗肾阴虚型经间期出血的相关文献,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总结其用
目的:研究自拟中药滋肾活血汤联合饮水疗法预防羊水过少的临床疗效,观察中药联合饮水治疗对羊水偏少患者羊水量、临床症状、分娩结局的影响,探讨滋肾活血法预防羊水过少的机理。  方法:选取中医辨证属肾虚血瘀型羊水偏少患者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应用饮水疗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滋肾活血汤,两组患者连续治疗7天,均在治疗前后记录羊水最大暗区垂直深度(AFV)、羊水指数(AFI)
学位
目的:通过本临床研究,观察补肾通脉方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With no dementia,VCIND)肾虚痰瘀型的临床疗效,探讨方药作用机理及组方特色,为补肾通脉方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与临床依据,以期更好地指导中医临床。  方法:所有患者均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中医科与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诊断
目的:探讨补肾和脉颗粒对1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微血管功能的影响。  方法:设计为前瞻性、完全随机化、阳性药物对照、双盲双模拟的单中心临床试验。以诊室血压、晨尿白蛋白/肌酐(urine albumin-creatinine ratio,UACR)及常规眼底镜检查改变为结局指标,评估治疗24周后补肾和脉颗粒+培哚普利片安慰剂(试验组n=29)和培哚普利片+补肾和脉颗粒安慰剂(对照组n=31)的疗效、
目的:通过比较急性分水岭脑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CWI)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确定益气活血化痰方的疗效。  方法:按标准收集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于泰安市中医医院脑病内科进行住院治疗且发病在72小时之内的CWI患者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