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流电凝聚接触过滤一体化多功能净水器的试验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yzkm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电凝聚技术能够集电解凝聚、电解气浮、电解氧化还原等多种净化功能集成在一台反应器中,并能省去常规混凝工艺中的计量投药设备,因而研究电凝聚技术与其他工艺组合的成套设备,对研究适合我国农村给水的净水工艺流程具有一定实际意义。本文将电凝聚与混合反应及过滤等工艺通过优化组合,形成涡流电凝聚-(气浮)-接触过滤一体化多功能净水器实验装置,并进行了试验研究。本试验装置具有以下创新的特点:(1)将电凝聚器进行了改造,在垂直于水流方向和极板上安装了穿孔板,加强了水流的紊动作用,强化了亚微观传质作用,促进了胶体的脱稳凝聚,形成涡流电凝聚作用,提高了电流效率。(2)微涡反应通过采用ABS塑料填料制成涡流反应器形成了微小的涡旋增强了紊流扰动,能进一步加强亚微观传质,促进了微絮体的碰撞和凝聚机率形成较大的絮凝体。(3)将涡流电凝聚、微涡反应、气浮、接触过滤等工艺的集成,使得该反应器可以处理多种水质:当处理低浊度原水时,采用涡流电凝聚-接触过滤工艺处理;当处理洗车废水时,则运行涡流电凝聚-气浮-接触过滤工艺。本试验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这种新的一体化装置的水质净化效果和相关工艺参数。试验研究了该装置用于处理低浊度原水和洗车废水的净化效果,讨论了PH值、电流强度、电解时间、电解质的加入、穿孔板的加入、电源波形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处理低浊度原水和洗车废水的最佳实验条件分别是U=20V, I=0.15A, t=40min,和U=25V,I=0.6A,t=10min。试验还与化学混凝工艺进行了对比实验,处理低浊度水原水时,该工艺处理效果与化学混凝效果相当,药耗要低些,但同时增加了电耗;处理洗车废水时,该工艺处理效果比化学混凝稍好些,但不明显,且COD出水不能达到排放标准。试验最后对这种一体化新工艺进行了运行费用讨论,在最佳的工况点下处理低浊度原水的运行费用是0.97元/吨水,处理洗车废水的运行费用是1.28元/吨水。
其他文献
桩筏基础的优化研究是桩基础和桩筏基础研究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产物。桩筏体系中桩,筏板,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得该体系的分析已颇为复杂,而在此基础上再结合优化算
学位
交错桁架结构是六十年代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开发出来的一种新型结构体系,在它产生之初,主要应用于钢结构体系,并且在国外已经有较多实际应用,目前这种结构在我国却很少应用。交错
学位
本文研究了紫外线消毒技术在再生水中的应用。介绍了国内外再生水消毒和紫外线消毒技术应用的基本情况,重点试验研究了再生水的紫外线消毒技术。 实验以某中水处理站的滤池
薄壁箱体现浇混凝土空腹楼盖板柱体系是一种在现浇混凝土楼板中按规则布置一定数量的永久性刚性薄壁箱体而形成的新型空心楼盖体系。目前国内外对此结构体系的抗冲切性能研究
风灾是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风荷载中存在大量不确定性因素,因而用可靠度理论进行结构的抗风研究是比较合适的。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风灾影响最严重的
带伸臂的框架—筒体结构体系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中高效率的结构体系。从结构受力特性来看,它属于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但是它比框架—筒体这种经典双重抗侧力结
本构模型的研究一直以来是岩土界的一个热门课题,国内外众多学者提出了多种模型结构,从传统塑性理论到广义塑性理论,从单屈服面模型到椭圆—抛物线双屈服面模型。但目前应用较广
碳纤维材料补强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含量高的建筑物补强加固方法,具有耐腐蚀、施工简便快捷、几乎不改变构件原尺寸等特点,有很高的研究、推广价值和巨大
边坡稳定性研究是岩土工程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学者围绕边坡的稳定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并取得了大量有效、实用的研究成果。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来,目前关于边坡在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