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村落是人类文化、建筑技术、社会发展脉络遗存的珍贵载体,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随着乡村旅游在我国的兴起,古村落旅游凭借其独特的建筑风貌、特殊的历史价值、深厚的文化积淀、特有的古韵生活气息,在乡村旅游中独领风骚。然而,在单一经济效益的驱动下,国内或特定区域内古村落开发的同质化导致形象遮蔽,无序竞争非常普遍,严重影响了古村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古村落旅游资源独特而丰富的江西婺源之古村落旅游开发则具有典型性。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古村落旅游相关理论所做的比较与应用探析,结合作者在婺源旅游行业的工作经历和对婺源古村落旅游现状的调研,对婺源县域古村落旅游开发如何走出同质化形象屏蔽竞争困境,主张实施保护基础上的差异性开发战略。本文通过实地调研、调查访谈、比较分析等方法,把握与分析婺源古村落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现状,审视县域周边同类皖南徽派古村落及省内外其他类型之古村落旅游开发现状,探索婺源古村落实现差异化开发的根据与途径;论文依据县域内数量众多的同类古村落资源及其开发现状,将该县古村落旅游资源开发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外围开发区和核心开发区三大类,分区实行差异性开发,着重对核心开发区的李坑、思溪延村两个古村落实施重点开发,并根据李坑、思溪延村各自不同的资源特色、空间特征等,分别设计了“小桥流水灯火人家”、“儒商第一村”的形象定位,同时对产品内容等方面的差异开发思路提出设想;最后,论文从政府的主导作用,景区开发的管理运营模式、社区参与和协作等方面,对婺源古村落群差异性开发实施的支撑体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力求通过差异性开发思路的实施,强化婺源古村旅游的特色,丰富婺源旅游产品内容,提升婺源古村落群的整体竞争力,实现前景看好的婺源旅游之可持续发展;同时,对国内古村落旅游的开发起某些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