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HT的煤岩声发射源定位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ob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炭能源是我国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一项,它为我们日常生活各项所需都做出了贡献。然而,由于矿井工作面等破坏发生煤矿突水意外造成的人员伤亡问题不断发生,这些为大众生活而付出的煤炭工人们的生命安全却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为此,很多的学者都投入到煤矿突水预测的研究中来,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方法,其中应用声发射技术进行预测是一种可行性较好的方法。煤矿突水多是由于煤岩类材料受载变形或破坏,而材料在这种破坏演变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弹性波,声发射技术正是通过传感器接收这种弹性波,对其进行处理得到弹性波的发射源从而实现对可能突水点的预测。虽然声发射技术能够对突水点进行有效的预测,但由于声发射信号的非平稳性和复杂性,现有的一些信号分析方法难以对其进行全面有效的解读,因而定位的精度差强人意。本文以希尔伯特-黄变换(HHT)为基础,展开了针对煤岩声发射信号的分析与声发射源定位的研究,对声发射技术在煤矿突水方面的应用以及提高声发射技术中的源定位精度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以理论分析为基础,结合仿真实验和模拟试验方法,依据煤岩的材料特性以及声发射信号的特征,研究了应用希尔伯特-黄变换方法进行信号分析,提出初值估计的Geiger算法进行声发射源的定位,得到了精度较高的定位点,有效提高了煤岩声发射技术的预测精度。主要研究内容围绕以下四个方面:(1)针对煤岩声发射信号的复杂性,在信号分析方面,从时频分析方法逐步发展的过程中探讨小波变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特点,就非平稳信号分析层面,将小波变换与HHT进行多方面的比较,证明HHT方法适用于分析煤岩声发射信号的结论。(2)针对HHT进行信号分析过程中出现的端点效应、模态混叠等问题,对一些常用的抑制方法进行研究。根据煤岩声发射信号的特性,在现有抑制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双端优化的端点延拓方法和预置小波滤波的改进措施,通过仿真实验对这些改进措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3)针对煤岩声发射源定位的实际问题,根据三维时差定位原理,研究相应的波速测量方法,运用改进HHT方法得到信号的Hilbert谱和Hilbert边际谱,确定分析频率,对比不同传感器接收到的同一频率波的信号峰值时间得到时差估计,同时探讨初值估计的Geiger定位算法。(4)进行煤岩试样的单轴加载试验,分别使用声发射仪器和基于改进HHT的煤岩声发射源定位方法对煤岩的损伤进行定位,确认改进方法能够进行声发射源的定位,是否能够提高定位精度,用以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的研究基于实际煤岩声发射信号,为运用HHT方法进行声发射信号分析,提高信号分析的有效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提出的一些改进措施提高了声发射源定位的精度,推广了HHT在声发射领域的应用,对煤岩突水预测、灾害预防方面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其他文献
旋转机械是现代工矿企业大量使用的动力设备,在企业生产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设备一旦发生故障,不仅影响正常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可能会危及人身安全,导致严重的安全和环保事故。因此,对旋转机械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测和诊断是非常必要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旋转机械不断向高速、轻型、高效和智能化发展,这也对设备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旋转机械故障诊断中,以往的诊断仪器都是建立
机务段检修人员在整备、检修电力机车时,经常需要在车顶作业。由于车顶接近25KV的接触网,为保障检修人员的生命安全,必须对控制接触网通断的隔离开关以及机车车顶天窗的车顶钥匙
现代造纸过程中,异构设备和异构网络造成了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之间缺少信息沟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和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之间相互独立。这种“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影响造纸企业
随着风能、太阳能以及潮汐能等不稳定的新能源日趋深入电力系统,电网的结构日益复杂,给电网故障诊断等相关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而数字化与智能化电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大量的电
管道是流体输送的重要媒介,在实际生产生活中被广泛应用,流量是流体输送过程中最重要的数据之一。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ARM的用于测量管道流量的电磁流量计。电磁流量计是应用法
本课题采用Hardware-in-Loop设计方法在MATLAB环境下基于磁场耦合方法设计交流电机驱动器的软件模块,改进了原功率板中电流采样的方法,并将代码下载到DSP里实现了对交流电机的
服务型机器人为完成各种复杂的导航与作业任务,利用知识来对网络环境中的各种辅助资源进行决策利用,是提高其智能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机器人与智能环境相互结合的网络机器
柴油汽车发动机冷却水温值是一个具有较大纯滞后时间常数温度对象,过去通常采用位式控制或连续控制,一般控制质量不高,如超调量大、稳定时间长等。而采用模糊PID控制算法恰好可以加强对此环节的控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PID控制是通过对各有特点、功用的三个PID控制参数对控制对象加以控制,而模糊控制是通过在系统控制决策中引入人工智能,运用专家经验的知识对对象加以控制。将PID算法和模糊算法结合起来,并建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