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已经不再是价值创造和增值的第一资本,“知识”成为了一种战略性的资源。过去企业之间的竞争在于物与财,管财和管物的方法和技术可以得到不断的优化和改进,但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技术已经遇到瓶颈,知识的载体一一知识型员工形成了企业心的核心竞争优势。既然知识型员工的能力和绩效是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来源,那么对知识型员工的“获取、保留、发展”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现代企业的发展必须与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相对应。在现代化企业的内部,员工的才智、个人能力、以及个性化的需求日益成为新型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心理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的程度越来越高。起源于心理学范畴的情绪智力已成为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热点问题。一般认为,情绪智力指的是人们加工和处理情绪信息以及解决情绪性问题的能力。而工作幸福感是是幸福感在工作领域中的反映,来源于员工对具体工作领域中的各个方面而产生的感知、评价、动机和情感。具体来说,员工通过判断组织中的各个方面对人际关系、自我价值、自我成长、生活等实现程度和满足程度,而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情感。对知识型员工而言,工作不只是为了获得经济方面得收入,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受尊重的心理需求,进而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对于企业而言,知识型员工自我领导、自我效能感和工作幸福感影响着其态度和认知,最终影响着员工的工作行为和绩效,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绩效和目标的实现。本文以知识型员工的自我领导、自我效能感和工作幸福感的关系为研究的重点,在分析总结以往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知识型员工自我领导的维度进行了具体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知识型员工的自我领导、自我效能感和工作幸福感关系的理论模型,然后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及统计分析方法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其中统计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信度和效度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为企业更好的把握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从而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本文内容总共有以下五章:第1章分为绪论。包含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法和思路;第2章为文献综述。在积累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自我领导、自我效能感和工作幸福感三个变量从概念、维度、测量和相关研究方面进行总结评述;第3章构建了知识型员工自我领导、自我效能感和工作幸福感三者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提出了本研究的研究假设,共计4个基本假设,并对三个变量进行了自己的定义以及研究中使用的量表进行了说明;第4章,数据统计和实证分析。对回收的问卷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统计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信度和效度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同时对第3章所提出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第5章,研究结论与展望。对第4章中所得出的实证结论进行论述,相应提出管理的建议,最后进一步探讨了本文研究局限以及未来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知识型员工的自我领导与工作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提升员工的自我领导程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工作幸福感水平。(2)知识型员工的自我领导与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自我领导的培养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我效能感。(3)知识型员工的自我效能感与工作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自我效能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工作幸福感水平。(4)自我效能感在自我领导与工作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本文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本研究选择知识型员工为研究对象,考察自我领导、自我效能感和工作幸福感的影响和相互作用机制;探索性的提出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考察其在自我领导与工作幸福感关系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丰富了自我领导与工作幸福感的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管理建议,为今后对我国知识型员工的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