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极化中心ω-Li3V2O5的制备及其催化锂硫电池电化学反应研究

来源 :江西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phenl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硫电池(LSB)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下一代锂电池,具有很高的理论比容量(1675m Ah g-1)和能量密度(2500 Wh kg-1),有希望突破传统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限制。不仅如此,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单质硫具有储量丰富,来源广泛及低毒无公害等商业竞争优势。但是硫的导电性很差,其电化学反应产生的多硫化物(LIPS)穿梭会引起容量衰减,更糟糕的是,迁移的LIPS会降解为绝缘硫或包裹电极表面的Li2S,导致内部电阻飙升和“死”硫产生,造成LSB电化学反应环境恶化,最终导致LSB的使用寿命极短,给实际应用带来很大的挑战。(1)为了将催化剂附载在碳纳米管薄膜(Carbon Nanotubes Macrofilm,CMF)内部,本文将(偏钒酸铵)NH4VO3纳米颗粒喷入并渗透到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气凝胶中后,可获得一种轻而柔韧的复合薄膜。因为小颗粒可有效地分散到具有高表面活性的气凝胶中,所以NH4VO3粉末均匀地附着到CNTs上。通过重复这些步骤然后辊压来制造具有可变厚度的复合薄膜。通过对NH4VO3/CMF热处理,可获得均匀且柔韧的V2O5/CMF薄膜。此外,V2O5/CMF薄膜非常轻薄。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电子可从获得的均匀催化剂中有效转移,通过导电性优异的CNTs网络转移出去。(2)V2O5/CMF薄膜作为催化层放在隔膜和正极之间,在放电过程中Li+会嵌入四面体V2O5中,生成八面体组成的ω-Li3V2O5(ω-LVO),形成Li、V和O为中心的极化位点,可作为有效的LIPS固定剂来抑制可溶性LIPS穿梭。柔性薄膜在电化学反应中可容纳活性材料的体积膨胀。这种结构可极大地消除穿梭效应并显着提高LSB中的电化学氧化还原动力,使得电池的电荷转移电阻低至5.9Ω。因此,所获得的电池在3 C的高电流密度下工作,库伦效率接近100%,500次循环后仍可提供771 m Ah g-1的高可逆比容量。(3)为了解LSB的化学反应动力增强的机理。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显示了不同LIPS和催化层间的吸附能力。ω-LVO中Li、V和O的多极化中心可有效地吸收和捕获LIPS,然后催化它们向短链硫转化。由于催化剂中的元素组成是较轻的元素,极性位点的数量会相对同类催化剂更多。原位紫外光谱结果中的蓝移和超低Tafel斜率表明,即使催化剂负载量较低,LSB的反应动力学行为也有所增强。因此,成功实现了具有低内阻、高倍率能力和大容量的750 m Ah软包电池的实际应用。本文通过多极化中心导电催化网络,促进了LSB中电子和离子高效传输过程,提高了可溶性LIPS的利用率、界面吸附能力和反应动力。从而成功地实现了低内阻、高速率能力和长寿命的LSB应用。缩小了LSB与其理论容量之间差距,为LSB未来商业化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其他文献
报纸
本文以合成高性能过渡金属硫化物柔性薄膜电极材料为目标,利用简单的合成路径,在表面纯化的碳纳米管薄膜上成功制备了硫化物电极材料,通过调节合成条件,实现了对硫化物电极材料的结构和形貌控制,重点研究不同微观结构的形成机理,探究材料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构效关系,为研制新型高性能硫化物电极材料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了一步水热反应,通过改变水热反应时间、温度和Co:Mo比例,在碳纳米管压制成的薄膜
学位
学位
随着全球变暖,人类对制冷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传统的气体压缩式制冷效率低、使用的制冷工质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寻找环境友好、高效节能的新型制冷技术迫在眉睫。近年来,以弹热效应为基础的弹热制冷因其大绝热温变和高制冷效率成为研究热点。因此,开发具有良好弹热效应的新型弹热材料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选择Heusler型Co-V-Ga合金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电弧熔炼和定向凝固分别制备了无取向多晶Co-V-
学位
学位
学位
随着化石燃料的不断燃烧,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实现可持续的清洁能源技术成为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其中锌空气电池由于其廉价,放电平台稳定,安全性高以及具有高的能量密度,而备受研究者的关注。由于锌空气电池在正极充放电过程发生的是析氧(OER)和氧还原(ORR)反应,因而迫切需要开发高性能的ORR和OER双功能催化剂。目前贵金属催化剂虽然具有卓越的电催化性能,但稳定性低、稀缺性以及单个的贵金属不能同
学位
锂金属负极因其高能量密度和低氧化还原电位,被称为新一代二次电池的最终负极。而锂金属存在枝晶及体积膨胀问题严重阻碍了其实际应用的步伐。为解决锂金属存在的问题,构建三维宿主优化电子/离子的电化学行为是有效的策略之一。本文采用点接触热扩散技术,制备了一系列三维结构的石墨烯薄膜(Pratically reduced graphene oxide film,Pr GO)。将Pr GO作为锂金属负极的三维宿主
学位
近年来,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迅速占据重要市场。尽管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锂离子电池需要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选择用理论比容量(3579 mAh g-1)高、脱/嵌锂电位较低的硅材料代替常用的石墨负极,是一种有效的策略。然而,在脱/嵌锂过程中硅基负极产生的体积膨胀会导致Si颗粒破碎,甚至是从集流体上剥落。同时,持续增长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和较低的电导率使得硅基负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