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诗难,译诗更难。对于不曾间断过的文化传承——中国古诗词,要外译更是难上加难。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辉煌以及文学的魄宝,字字珠玑,是传递美、表现美的艺术,各式各样的诗词作品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吸引着众多的中外学者来钻研。古诗词的英译,是翻译史上一段重要的研究轨迹,参差不齐的古诗词英译作品层出不穷。迄今为止,研究诗词英译的视角数不胜数,从审美的角度来研究诗词英译的例子也并不鲜见,以审美视角研究古诗词英译能迎合诗词本身独具的魅力及美,从而更好地在译文中再现原诗词艺术美的特征,如韵律、意象、意境等。汉诗词英译历来讲究节奏、韵律、诗意的传递与再现。意境是诗词的灵魂,更是诗词重要的审美鉴赏对象,不论是诗人,还是译者,都致力于诗词意境美的呈现。本文选刘梦得的竹枝词为主要文本,借助格式塔美学的核心概念试图分析如何超越语言外壳在译文中更好地呈现原文的完形意境美。此外,本文还在姜秋霞教授文学翻译过程的格式塔意象模式的基础上,设计了翻译过程中审美体验与意境再造的“四步曲”,并利用该“四步曲”对比分析三种竹枝词英译本中意境的对等及格式塔意境再造的可能性。本研究还指出了运用格式塔美学研究诗词翻译存在的盲点,同时提出了对词英译意境再造的一些思考,希望对诗词英译有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