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龙江流域位于甘肃省南部,地处东经101°40′—105°20′,北纬32°21′—34°20′之间,主要涉及甘肃省迭部县、宕昌县、舟曲县、武都区、文县等县区,总面积31 800 km2。白龙江流域处于北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带,是甘肃省植被主要分布区,地理环境复杂,植物区系成分多样。该流域苔藓植物资源虽丰富,但仅见零星报道,缺乏系统的调查研究。因此开展白龙江流域苔类植物研究,能够完成该流域苔类植物种类摸底调查,为白龙江流域及甘肃省苔藓植物区系提供新资料。2007年—2008年在白龙江流域进行苔藓植物野外调查,共采集苔藓植物标本3000余份,对其中500余份苔类标本的室内鉴定及苔藓植物相关文献整理,已确定甘肃省白龙江流域有苔类植物18科33属97种(包括种下单位)。其中78种、25属和12科为白龙江流域新分布;62种、14属和4科为甘肃省新记录;29种和4属为中国西北地区首次报道;中国濒危苔藓植物1种:耳坠苔Ascidiota blepharophylla Mass.;东亚特有属2个:多瓣苔属Macvicaria Nichols.和耳坠苔属Ascidiota Mass.。白龙江流域苔类植物科、属和种数分别占甘肃省苔类植物总科、总属和总种数的85.7 %,86.8 %,87.4 %。因此白龙江流域,尤其是下游地区,是甘肃省苔类植物分布的关键地区。甘肃省白龙江流域的苔类植物可以划分为11个分布类型,以温带成分(北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为主,占总种数的42.31%,其次是东亚成分,占总种数的34%,中国特有成分和热带成分各占总种数的9.28%,说明该流域苔类植物以温带成分和东亚成分为主,中国特有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亚热带亲缘关系。本研究选择佛坪国家自然保护区、四川西北部地区、祁连山、贺兰山和新疆5个地区与白龙江流域苔类植物区系进行比较。从物种丰富度比较可以看出,白龙江流域苔类植物丰富度较高,仅次于佛坪国家自然保护区,而祁连山和贺兰山苔类植物物种丰富度较低。从属、种聚类分析和相似性系数分析看,白龙江流域与佛坪国家自然保护区苔类植物关系最近,其次为四川西北部地区、新疆、祁连山,与贺兰山关系最远。结合白龙江流域与邻近地区苔类植物区系关系及中国苔藓植物各分区中苔类植物分布特点,初步认为白龙江流域适合划入华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