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延展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xiaoqianq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快速推进,教育理念的改变以及多样化阅览形式出现,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校园最重要的自主学习场所,已由原来传统形式和单一功能向更加多元化复合化方向发展。然而由于历史传统、经济制约、观念束缚,当代高校图书馆有相当一部分数量依旧沿用传统图书馆形式,尽管在功能布局,外观形态等方面已经有所调整,但相比日益多样化的行为模式、信息化的阅读媒介以及多元化的使用需求,显然这种边缘式的变革尚未能真正触及到作为核心内容的阅览空间。如何打破固有的阅览空间思维模式、取消固有的功能模块分类、模糊图书馆的室内外边界,使得整个图书馆及其周边环境都能成为广义上的阅读学习交流场所,基于此问题文章提出了阅览空间延展性的概念,以期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深入探讨和实际工程案例分析,归纳相应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进一步拓展和延伸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内容,使得高校图书馆成为更加综合的信息资源中心、学习交流中心、公共服务中心。本文结构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论文选题的时代背景与选题意义,分析当下课题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明确论文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第二章,回顾高校图书馆历史形成演变,介绍国内外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发展现状,简述信息时代对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的影响。第三章,分析传统高校图书馆存在的阅览空间的限定,其后提出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延展性概念,并从宏观层面总结归纳阅览空间延展性的设计原则。第四章,从微观层面对高校图书馆室内外阅览空间的界定消解和延展进行分类研究,在分析各自空间属性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相应设计要点。第五章,以笔者参与设计的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实际工程为例,深入分析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延展性在此设计中的实践运用。第六章,回顾总结本文主要研究成果,研究反思以及后续展望。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发展,中国的城市数量和规模迅速扩张,以城市人口比重衡量的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其中大城市的发展速度更是惊人,一些大城市化也达到了城市化的
产业转型成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文章以我国公布的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建立相应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转型效果进行实证分
我国中部地区一其经济、地理和区位优势,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着重要作用。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正确运用梯度转移和增长极两大理论,来指导中部地区经济崛
管理学上的木桶理论认为,木桶的盛水量取决于最短的木板,而并非由最长的木板所决定,即短板的长度决定事物整体的发展程度。同样,这种效应也是适用于社会生活。任何社会形态都
今天的传媒社会已经开始进入了一个融合发展的时期,各媒体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相对立体的媒介环境。手机媒体作为“第五媒体”的重要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将给我们带
伴随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对职业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长期以来,广大教师也在不断研究和探索适用于职业高中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
文学史中的女性形象历来是一个被广泛研究的对象。华裔女作家严歌苓在塑造女性形象,特别是边缘女性形象上也极具影响力。通过对华裔女作家严歌苓旅美后以塑造女性人物形象为主
农村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不仅关系到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更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在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新形势下,结合农村
<正> 断层是各种长度的不连续的破裂。张裂隙的存在对于断层发育的初期阶段乃至剪切带的整个变形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裂隙-充填机制是天然岩石变形的一个重要过程(Ramsay 1980
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司法改革的进程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司法公开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