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微软案为契机,以美国反托拉斯法为中心,从法律和经济等多个角度对搭售行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除了关注搭售的反竞争效果外,同时也分析了搭售行为对经济生活的价值,从而为在《反垄断法》中规制搭售行为找到一个相对合理的平衡点提供依据,也为构建我国《反垄断法》的搭售条款抛砖引玉。
全文除绪论和结论外,主体部分共包括七章。第一章从定义、分类、搭售所涉及的商品范围、搭售与形态相近似的行为的比较四个方面对搭售进行了解释和分析。第二章介绍了美国反托拉斯法中搭售的理论发展脉络,阐述了古典学派、芝加哥学派、后芝加哥学派之间的理论争鸣和对法院判决的影响。第三章介绍了美国反托拉斯法中有关搭售的规定及其立法过程。第四章以美国反托拉斯法为蓝本,分析了搭售的构成要件,同时从相关案例的分析中归纳出构成要件的判断标准。第五章从正反两个方面剖析了搭售行为对竞争的影响,搭售行为在对竞争造成损害的同时,也可能有促进竞争的效果。第六章分析了本身违法原则与合理原则两种判断理论的优缺点及其在美国反托拉斯法中的应用与演变。第七章则为构建我国《反垄断法》的搭售条款提出了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