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目前国内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化,且国内银行主要利润来源依然靠存贷利差的背景下,贷款利率定价当之无愧的在整个银行运营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它不仅涉及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与经营管理水平,也关系到社会各界的切身利益。个人信贷业务作为收入稳定、风险较低的业务,早已被国内外银行界所重视,对于急于进行零售业务战略转型的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而言(以下简称重庆农商行),推动个人信贷业务更快更好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必然性和迫切的现实意义。重庆农商行的前身为重庆市农村信用社,成立于1951年,至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2003年,重庆成为全国首批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省市,组建了省级机构——重庆市信用联社(采用三级法人体质);2008年,组建重庆市统一法人的重庆农商行;2010年,该行成功在香港H股主板上市,成为全国首家上市农商行、首家境外上市地方银行。截至2012年末,该行资产规模突破4338.23亿元,居重庆市银行业第一;存款余额2945.11亿元,居重庆市银行业第一;贷款余额1676.15亿元;不良贷款率0.98%;拨备覆盖率350.60%,资本充足率12.93%,核心资本充足率12.02%,存贷比58.93%,净利差3.26%。目前,该行下辖1家分行,42家支行,1767个营业机构,从业人员1.5万人。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逐步放开,金融竞争的不断加剧,个人贷款领域已成为商业银行市场竞争的新热点。重庆农商行为了适应市场环境,强化竞争力,参照区域银行同业,也在不断的创新产品,拓展营销渠道,强化风险管理体制。而如何顺应不断深化的利率市场化进程,结合自身经营环境、管理水平、经营特点、市场竞争状况、经营成本等情况,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提高个贷收益,保持乃至扩大市场份额,由粗放型的规模竞争向精细化的价格竞争转变,选择科学的个贷定价方法,建立完善的贷款定价机制,已成为重庆农商行零售业务战略转型的关键问题。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内外银行贷款定价模式研究的基础上,以重庆农商行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重庆地区经济特点、该行个贷定价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该行现有个贷定价模式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影响该行个贷定价的主要因素,尝试构建一个适合重庆农商行个贷定价模型。本文正是基于以上背景展开分析的。在本文中,作者首先主要阐述本文选题的背景、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和本文研究的思路与结构。其次,作者概述了现代商业银行贷款的一些定价理论与定价模型,并作出简要评价。定价理论有:古典利率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可贷资金理论;定价模型包括:成本加成模式、价格领导模式、客户盈利分析模式。通过对国际成熟的三种定价模式进行分析,可以为重庆农商行如何改善个贷定价模式提供思路。而该行现有的个贷定价模式虽然在该行从农信社转型到农商行的初期具备一定合理性,但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面临着改进的压力。再次,作者回顾了重庆农商行改革发展历史进程,并简要介绍了该行现行的个贷定价方法,从该行的个贷定价历史、个人信用评级、个贷担保政策以及现行个贷定价政策等方面对该行个贷定价进行了分析。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化,这种相对简单的个贷定价方法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现,具体表现为定价机制简单粗放、定价管理不尽科学等问题。随后,作者通过综合国际主流的三大定价模型和重庆农商行现有定价模式,依据该行实际情况,在遵循便利性、可操作性、合理性、效益性、市场性、差异化定价原则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资金成本、经营成本、目标利润、税负水平和风险的补偿价格,并分析了区域竞争情况,提出了新的重庆农商行个贷利率定价模式。然后,作者选取重庆农商行真实个贷客户作为研究对象对新个贷利率定价模式进行了实证校验,分别对个人信用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助业贷款客户的贷款利率进行了模拟定价。实证结果显示,定价结果确保了重庆农商行的个贷利率具备合理性和实用性,同时也体现了重庆区域同业市场竞争力,并兼顾培养了客户的忠诚度。最后,作者分析了重庆农商行新个贷利率定价模式的优缺点,并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对推广新个贷定价模式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是结合处于零售业务战略转型期的重庆农商行实际情况,借鉴西方商业银行先进贷款定价理论、定价方法,采用经验总结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便利性、可操作性、合理性、效益、市场、差异化的原则下,兼顾资金成本、管理成本、税负成本、目标利润、风险、客户综合回报和市场竞争因素,提出适合该行转轨时期特点的个人贷款定价方法,弥补该行目前个人贷款“一刀切”定价方法的不足。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重庆农商行成立时间短,个人贷款定价方面的历史资料较,风险补偿相关参数主要依靠的是经验判断,且基础利率的计算方法相对简单,提出的个贷定价模式无法最真实的反映当前面临的全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