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活动论视域中李渔戏曲论的文学指向研究

来源 :延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zhizhong8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渔是我国清初卓有成就的文学家,因在戏曲文学方面的成就而被誉为“曲中杜甫”;同时,李渔也是一位杰出的戏曲理论家,被称为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集大成者。以此,李渔的戏曲理论被视为中国古代戏曲论的典范而广受关注和研究。但是,李渔以文学的立场对戏曲研究的理论指归却多被忽视,而不能得到系统地研究和阐述。本文借用美国当代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的关于文学四要素的文学观点,以马克思主义文学活动论的理论视域,从中国古典文学理论发展的学理背景,阐述李渔戏曲理论的文学指向。因此,这一研究基于李渔戏曲论中戏曲生活、文本创作、舞台搬演和观众接受等四个文学论点,以期在此四点所构成的整个文学活动论的视域中,系统性地探究其戏曲理论作为一种文学理论的学理指向。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论述李渔对戏曲生活与文学体验关系的认识。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发展,使戏曲演艺活动空前繁荣。李渔以其文学书写的自觉意识和文学理论的反思立场,总结多年以来的戏曲生活经验,特别是有关舞台搬演的经验,深知“优人搬弄之三昧”。他能够从作家、导演和观众等多维生活的视角观照戏曲糊口谋生的现象,逐渐形成了对戏曲生活与文学体验关系的认识。这种认识的集中表达就是“填词之设,专为登场”,即戏曲生活的艺术本性就是文学意义上的审美体验。李渔认为,在生活艺术化的文学氛围中,戏曲写作“设此种文字,借优人说法,与大众齐听”。这种认识正是传统文学理论中“兴观群怨”之文学理论观念的戏曲表达,体现出李渔戏曲生活论的文学指归。正是立足于以这样的文学立场,李渔以“舞台搬演”为核心的“文学——艺术化”的戏曲理论,超越了单纯的“以曲为本位”的技术理论和“案头化”的创作倾向,使戏曲理论被真正视为艺术理论而进入中国古代理论的话语建构体系之中。第二章论述李渔对戏曲写作与文学表达关系的认识。在戏曲理论中,李渔通过有关戏曲写作的看法来表达他对于生活真实与戏曲真实以及艺术虚构之间的关系,这暗合了文学创造中文学真实的价值追求。文学创造要求的“真实”即李渔所言的戏曲真实,它是区别于生活真实的艺术真实,正是由于戏曲实践,李渔加深了对戏曲写作与文学表达的认识。关于文本创作的见解是李渔戏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叙事观念为出发点,将戏曲情感的表达和舞台搬演联系在一起。舞台搬演是对文本进行的二度创作,其中内蕴着导演的情思,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导演对戏曲脚本的选择和改编,要求戏曲实现从“场下文本”向“场上文本”的转化,使得舞台剧本成为文本创作和舞台搬演的桥梁。二是关注舞台搬演的效果,在时间上要“宜晦不宜明”,同时加强对整个搬演过程的管理,强调优人的表演从“闺中之态”向“场上之态”的转化。正是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论述体现出李渔戏曲写作论的文学指向。第三章论述李渔对戏曲脚本与文学文本关系的认识。作为演员舞台表演的蓝图底本,李渔从结构、词采、音律、宾白、科诨和格局六个方面来系统论述戏曲脚本,概括而言,李渔主要是从戏曲结构和戏曲语言两个大的方面对戏曲脚本进行论述。文学的本质在于文学性,这主要表现在文学文本由语言、结构、形式、题材等要素构成。李渔从结构和语言两个方面来论述其戏曲脚本,体现出李渔戏曲脚本论的文学指向。虽然李渔在戏曲脚本创作中的论述与前人的某些看法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但李渔的立论角度和理论深度已远超前人。李渔把戏曲的结构放在重要的位置,并把它作为整个戏曲活动的逻辑起点来通盘考虑整个脚本的艺术构思和布局设想,并令人信服地提出了“结构第一”这一创见;李渔论戏曲语言是从戏曲艺术特色出发,立足于舞台搬演,基本上摆脱了前人在“文、雅”与“俗”这一层面上的争论。李渔戏曲作品,不管是结构论亦或语言论,其最显著的特点便是深刻揭示了戏曲脚本的文学指向。第四章论述李渔对戏曲观赏与文学接受关系的认识。在李渔的戏曲理论中,几乎脚本创作、舞台搬演等都是在观众的视角下展开的论述,因此其关于戏曲脚本创作和舞台搬演理论中蕴含了强烈的观众意识。文学作为一种活动,除了作家的创作之外,还应包括作品的消费与接受,只有经过读者的鉴赏与接受,作家创作的文本的价值才能实现。李渔戏曲理论把群众的观赏放在与脚本创作、舞台搬演同等重要的地位,正是表明戏曲观赏论具有同样的文学指向。李渔从两方面来解读戏曲观赏和文学接受的关系:一是根据观众的构成,区分接受群体的差别性,对观众的认知有明显的层次感把握,从戏曲的观赏性和文学的教化作用来论述戏曲的文学接受;二是从戏曲的舞台搬演效果与观众的文学经验、审美活动出发,认为只有经过观众的鉴赏活动戏曲艺术才能实现其价值,把群众的观赏当作评判文本创作和舞台搬演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由此,李渔戏曲观赏论是在文学接受的视角下展开的完整论述。
其他文献
透明导电薄膜(TCO)如Sn:In_2O_3(ITO)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类光电器件中,但因为In储量较小且有毒性,所以锐钛矿相Nb-TiO_2(NTO)材料被认为有望替代ITO作为透明导电薄膜的应用。然而纯锐钛矿相NTO薄膜的制备过程十分困难,为了避免金红石相的形成以获得高导电性和可见光透过性的NTO薄膜,研究者们通常选择在特定晶体取向的单晶基底上进行外延生长。然而,造价昂贵的单晶基底难以实现规模化
FeSiBNbCu系纳米晶软磁合金具有高磁导率(μ),低矫顽力(H_c),低损耗等优异的软磁性能,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变压器、高精密互感器和无线充电等领域。近年来,无线充电市场爆发,促使无线充电设备朝着小型化、高效化、高功率发展。这对无线充电导磁片用的纳米晶软磁材料提出更高要求。目前商用的无线充电导磁片主要是Finemet合金,但其饱和磁感应强度(B_s)只有1.24 T,不能满足小型化和高功
目的观察胸部放射治疗对患者心脏舒张功能的早期影响,分析不同临床因素以及心脏受照剂量、受照体积对舒张功能改变的影响,探讨放射治疗所致心脏舒张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为早期预测放射治疗导致舒张功能改变并进行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以期降低心脏事件导致的死亡率,从而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大连市中心医院放射治疗科首次接受胸部放射治疗的胸部肿瘤患者,排除放
目的:本研究在头颅CT断层扫描图像的基础上,利用三维重建技术重建颧周的骨形态结构,使用计算机辅助软件Materialise Mimics(即Materialise’s Interactive Medical Image Control System)对辽宁地区汉族人群颧周骨组织老化改变过程中的部分指标进行测量分析,发现颧周骨骼老化的规律。方法:按年龄抽取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及病房的2
矿场集输管道中经常出现固/液/气的多相流动,再加上溶解CO2使介质呈现弱酸性,管道内壁在电化学腐蚀和机械磨损的联合作用下壁厚减薄加剧、泄漏风险增加,尤其是在弯头、三通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不断走向集约式的发展方向,在建项目建筑密度及高度不断增加,随之带来了在建高层火灾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造成极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
在软土地区,城市核心区采用明挖法施工的地下公路铁隧道需要穿过密集的建筑群和纵横交错的管线网,同时还要面临低强度、高压缩性以及显著流变性的软土,基坑自身及周边环境保护难度巨大。本文依托宁波软土地区某地下公路隧道工程,通过理论与数值模拟等手段,从设计与施工措施角度就如何减小隧道明挖法施工对邻近建筑的影响开展了研究。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考虑到明挖隧道基坑多为狭长型基坑,基于实测数据开展狭长型和非狭长
汪曾祺的小说创作和他的绘画创作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性,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他的两种艺术创作都是以交融相关的姿态出现的,因此可以说汪曾祺的小说具有鲜明的如画特质。汪曾祺借助他的绘画思想勾勒出他如画的文学世界,又经由他的文学世界呈现出诗意、清淡、自然的精神理想。文章主要从小说和绘画的色彩语汇、笔法特点、意象及场景的象征意蕴三个方面对汪曾祺小说的如画书写进行论述,并且探讨汪曾祺小说的如画书写的生成机
自1962年首个稀有气体化合物出现,数百种稀有气体化合物陆续被合成或理论预测。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对稀有气体化合物的探索主要集中在稀有气体氢化物、稀有气体氟化物、稀有气
大力发展以地铁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缓解了交通拥堵的大中城市的通病。近年来单柱双跨地铁车站凭借着其客流效率高、视野空间开阔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大规模建设地铁的同时,有众多国内外学者也意识到在强地震作用下,地基土层变形可使地下结构的薄弱环节产生破坏,影响整个地下结构体系的安全性,地下结构的抗震问题不容忽略。传统的地下结构抗震设计依靠增大截面,提高结构延性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但是此种方法会使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