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制之作与个体创作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cer_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玉是继屈原之后战国末期楚国著名的辞赋作家,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宋玉创作中“应制之作”与“个体创作”两种不同的方式入手,结合先秦辞赋的体制特征,对宋玉及其作品作了新的探索。全文共分为绪论、宋玉生平与著述、娱君主题与应制之作、感伤主题与个体创作、宋玉创作与文学自觉以及结语六部分。绪论着重回顾了学术界对宋玉及其作品的研究概貌和现状,并说明了本选题的研究价值和方法。第一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今所见文献典籍中的零星记载,对宋玉生平做了大致勾勒:宋玉乃楚人,出身低微,大致生活在楚顷襄王时代。继屈原之后因赋而显名,与唐勒、景差同辈。宋玉才华出众,能文善辩,曾因友人的推荐进入朝廷,娱戏为文以陪侍襄王游乐。但终未见重用,晚年遭谗失职,生活十分困顿。论文进而对《宋玉集》及宋玉作品的流传情况作了梳理,说明《宋玉集》在汉代即已结集流传,约在南宋前后亡佚,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存宋玉作品的真伪作了考察,确定《九辩》、《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大言赋》、《小言赋》、《钓赋》九篇皆为宋玉所作,加之原本题名为屈原的《悲回风》一篇,我们可以肯定的宋玉作品共计有十篇。从而划定了本文论述的基本范围。第二章从对《高唐》、《神女》二赋主旨的探讨入手,着力分析宋玉赋作的“娱君”倾向,并进一步论证“娱君”主题几乎存在于宋玉所有的赋体作品中,说明其具有普遍意义。结合宋玉所处的时代及其自身的身份,我们可以将这些作品视为应制之作,并能从中找到“娱君”为文这一文学现象存在的合理性,从而突出它们同骚体作品的差异,肯定其对赋体文学的创新意义。第三章主要通过对骚体作品《九辩》及《悲回风》的文本分析,论证宋玉此类作品皆为抒发一己之悲的抒情之作。宋玉在作品中建构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借季节的更迭表现出对个人价值的关注与思考,皆是论文重点探讨的内容,并由此肯定其创作对文学审美价值的提升、对感伤主题的奠定,凸显其与上述应制之作截然不同的艺术旨趣。此外,我们还对作品中呈现出的承屈作而来又多有新创的艺术风貌作了详细分析,以说明宋玉作品的文学化倾向。第四章则主要是对宋玉创作与文学自觉的整体性探讨。论文先对中国文学的自觉问题做了爬梳与分析,并将宋玉作品置于文学史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发掘其自觉价值,肯定其对整个中国文学自觉的推动意义。进而通过分析宋玉创作对文学表现领域及表现手法的开拓、对汉大赋等文学样式的开启,来印证其对文学自觉的推动,并由此指出宋玉及其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深远影响。结语部分总结了宋玉作品的创作特点与艺术价值,进一步揭示了宋玉创作对中国文学自觉进程的重要意义,肯定了宋玉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其他文献
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技术、扫描电镜、透视电镜以及硬度和拉伸试验研究欠时效处理对挤压铸造Al-Zn-Mg-Cu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70°C、4h的固溶
唐代翻經沙門玄應所撰的《一切經音義》,原名《大唐衆經音義》,簡稱“玄應音義”,是第一部解釋佛經中字詞音義的佛經音義,內容涉及了佛經中一些理解有難度的詞語的讀音、含義
何申是八九十年代以来河北文坛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他以自己在塞北乡村的生活经历为主要题材,创作了一系列人物形象极具特色、乡土气息浓郁的现实主义小说。何申与关仁山、谈
在2018年2月拉开帷幕的古巴哈瓦那书展上,中国主宾国系列活动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次集中展示。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主力军队伍逐一亮相,中国出版集团、外文社、五洲传播
学位
介绍RSB-D401单眼高速并条机技术特征,阐述其产品适应性、新型牵伸装置、高效吸风系统、自调匀整装置、棉条质量监控系统等先进功能及传动特点,重点解析该机车速、定量、牵伸
为了研究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三氧化二锑(Sb2O3)复合材料的激光标记效果和机理,以PBT为基体树脂,Sb2O3为激光标记添加剂,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BT/Sb2O3复合材料。使用掺钕钇铝石
随着当代信息科技的日益发展,IP宽带城域网逐渐成为电信舞台上的新宠。如何为用户提供更加低廉、优质的IP宽带的接入服务,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发更多多元化的增值业务,已成为各
在生活体验的方方面面,人的感知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设计的发展长河中,视觉始终占主导地位,这源于我们感知世界的主要途径——看,然而这并不是我们感知世界的唯一途径,视
<正>研究背景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处吉林省东部、中朝边境,是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数量供不应求,特别是朝鲜族学校的教师格外紧缺;新老教
宋琬是明末清初诗坛的代表性人物,现存作品有《安雅堂集》、《安雅堂未刻稿》以及《入蜀集》。本文的绪论部分梳理了宋琬的生平及其创作。因诗人所处时代为明末清初的特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