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定量RT-PCR检测急性早幼粒白血病PML/RARα融合基因mRNA表达量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来源 :广州医学院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fl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通过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mRNA转录本在治疗过程中的改变,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在以砷剂为主的序贯治疗不同阶段的微小残留病水平,评估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及早预测复发,指导个体化治疗。 方法: 收集我院血液科和深圳市其他医院血液科2003年1月~2006年2月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标本,采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用Taqman探针检测这些患者的PML/RARα融合基因3种常见类型的mRNA在以砷剂为主的序贯治疗的不同阶段的表达量。 结果: 1.实时定量RT-PCR的敏感度为101拷贝数/ul,标准品日间差异及日内差异均<5%。 2.29例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初治患者,19例为PML/RARα融合基因L型异构体;10例为PML/RARα融合基因S型异构体。29例初治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异构体L型及S型标准拷贝数(normalizedcopynumber,NCN)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均数为1.43%。 3.PML/RARα融合基因异构体L型患者在发病时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为6.08±13.21(×109/l)较S型患者15.11±20.26(×109/l)低,P<0.01、血红蛋白74.1±22.78(g/l)较S型患者92.8±20.30(g/l)低,P<0.01、血小板总数41.86±22.16(×109/l)较S型患者30.54±22.16(×109/l)高,P<0.01,存在统计学差异;年龄、性别组成、骨髓幼稚细胞比例、荧光原位杂交(FISH)融合基因阳性细胞比例、患者经治疗达到缓解时间两者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 4.随访治疗后6月的6名患者,1人PML/RARα融合基因MRD值降低1个对数级;3人PML/RARα融合基因MRD值2个对数级;2人实时定量RT-PCR检测阴性,即PML/RARα融合基因MRD值至少降低3个对数级,达到分子生物学缓解;治疗后12月复查的4名患者,3人转为阴性,1人PML/RARα融合基因MRD值由降低2个对数级转为降低3个对数级;1名患者治疗后18月复查PML/RARα融合基因仍为阳性,该患者治疗后30月复查PML/RARα融合基因为阴性;4名患者治疗后36月复查,实时定量RT-PCR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基因均为阴性。 5.1例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阴性的患者通过定量RT-PCR检测为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经测序证实为PML/RARα融合基因异构体L型。 结论: 1.建立了检测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实时定量RT-PCR方法。 2.经过以砷剂为主的序贯治疗后,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转录本mRNA进行性减低。 3.治疗18个月后仍有部分患者经实时定量RT-PCR检测出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说明不能过早停药。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PO)和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与血红蛋白、红细胞数量及血小板数量的关系及其意义。 方法;采用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40例恶性血液病
本文探讨了前交通动脉瘤的诊断方法、手术时机及手术要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87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诊治过程,对不同的诊断方法、手术时机与近期疗效关
育龄妇女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研究子宫颈癌是当今世界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首位,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发病人群年轻化,倍受重视。本研究通过对近4万育
目的:  胎儿生长受限(FGR)的宫内“程序化”改变会导致成年期代谢性及生殖内分泌疾病,出生后的“追赶生长”现象将扩大宫内“程序化”损害的效应,而胰岛素抵抗(IR)是胎儿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