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城域的弹性分组环(RPR)公平控制算法研究

来源 :重庆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a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今网络应用的快速发展,各种城域网技术层出不穷,其中弹性分组环(ResilientPacketRing,RPR)集成了IP的智能化、以太网的经济性和光环网的高带宽、高可靠性等优点,具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RPR技术的关键目标表现在如何为各个节点公平地分配带宽资源,环上的链路获得尽可能高的带宽利用率以及实现某些链路上的资源重用。因此RPR网络中的一个核心技术是构造出能同时满足公平性、高的链路带宽利用率和实现空间重用的带宽分配公平算法。 论文第一章回顾了城域网络的起源,介绍了城域网的现状、发展趋势,城域网几种热点的组网方案,包括弹性分组环技术(RPR)、城域以太网技术、下一代SDH/SONET技术(MSTP)、城域WDM技术、ATM技术等。同时分析了当前城域网络的不足以及进行改革性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 论文第二章介绍了面向城域光纤环网传输的弹性分组环技术,给出了弹性分组坏传输的参考模型和层次模型,讨论了弹性分组环城域传输帧格式、带宽管理方式和自动拓扑发现。分析了RPR的特性、优势以及在城域网中的应用。 论文第三章着重对RPR的公平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了RPR公平控制机制,公平协议,公平协议的目标。对RPR中MAC层标准,MAC支持的服务级别,MAC的公平性以及MAC公平性运作进行了详细探讨。 论文第四章着重对RPR公平算法的原理,算法需要解决的问题,公平算法的两种速率调整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研究。同时,对RPR草案(IEEE802.17draft)中公平算法的原理机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其存在的一些待完善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论文第五章针对RPR草案中公平算法的不足,首先对几种具有代表性公平算法的性能、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性能较为完善的RPR宽带公平算法。该算法是基于RPR环网加权平均分配方案提出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公平算法,它采用P控制器原理为共享某链路的各数据流合理地分配带宽资源,符合RIAS公平原则。算法能够有效保证RPR宽带分配的公平性,实现环网中各链路上的资源重用以及使链路资源利用率达到最大化。理论研究和仿真结果证明,该算法能够有效的解决非平衡流下的振荡问题和HOL问题等,并具有收敛时间短,算法复杂度低等良好的性能。该部分是整个论文的核心和创新部分。 论文最后对整篇论文做了总结,并对未来的工作做了规划。抓住当前城域网络传输技术研究的机遇,紧跟国际上城域传输新技术研究,掌握一批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研发出满足国内城域建设实用化的产品,以最快的速度推向市场,是非常有意义的。
其他文献
2000年版二部[1]对呋塞米片的鉴别规定为:取含呋塞米80 mg的细粉,加入乙醇10ml,使呋塞米溶解,过滤,将滤液蒸干,残渣按呋塞米标准[2]的第一项和第二项鉴别检验.其中第一项鉴别
与传统汽车相比,纯电动汽车最大的变革是取消了内燃机,改为电机,能量来源由燃油改为车载蓄电池。蓄电池提供的大功率直流电经DC-DC或DC-AC转换器驱动电机运转。变换后的电流中含
在信息化时代,有大量信息需要传递,空间干扰严重,可靠性通信变得越来越重要,信道编码在通信系统中的地位也更加重要了。LDPC作为性能优异的一种信道编码技术成为研究的热门,
凭借自身的便捷性和灵活性,无线通信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术研究等方面,但是信道间干扰、空间路径耗损、设备功率受限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新型无线业务的发展,因此
本文总结了人脸技术的研究动机和应用,研究了人脸识别技术的概念和主要研究方向。对人脸识别技术做了比较详细的全面探讨,重点考察了几种典型的人脸检测(包括基于知识的,基于特
电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不仅可以支撑运营商的网络运行和维护,也可以支撑其网络的规划、设计和优化,是运营商实时准确掌握网络的资源配置及运行状况,合理进行网络规划、优化,提高网
无线通信环境具有快速变化的特性,而基于分层结构的设计模型只允许相邻的层之间以固定的方式传输信息。这样的系统无法灵活地适应无线移动环境的变化,从而使得整个系统只能考虑
扩频通信是当前信息领域迅猛发展起来的一门前沿技术。它从军事通信开始,现已深入到导航、测量、遥控等多个技术领域,正迅速的向个人通信和计算机通信渗透。它是21世纪国际信
由于无线网络可用资源的缺乏和时变特性,在包含不同无线网络技术的环境下支持QoS将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主要研究了单播环境下无线视频传输的QoS,提出从两个途径支持无线视频端
为了解决非合作情况下直接序列扩频信号的截获分析,本文深入研究了直接序列扩频信号中伪随机码周期估计的各种方法及周期搜索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得出了低信噪比条件